洪水中,电力奶爸完成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水上救援

发布日期: 2018-07-09

  7月3日清晨,刚刚完成抢险救援任务的国网四川应急中心队员周炜披着风雨走进了家门。洗去一身的泥污,他悄悄地进了卧房,看着一半岁的女儿正睡得憨甜,他忍不住狠狠地亲了一口,然后发了一条朋友圈……

  “#馒头奶爸# 成都连日暴雨,造成大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凌晨接到救援任务,迅速集结出发。救下了一名因洪水受困的宝宝。当把被困小宝宝交到队员手中,真的超级开心,但眼眶中竟有些湿润。自从当了爸爸,恨不得尽自己的能力保护好所有小朋友。回家已是清晨,看到熟睡中的糍粑儿,狠狠的亲了一口,睡觉。”

  很快,这位“馒头奶爸“的朋友圈热议起来:除了点赞工作,更多的是业务讨论,因为周炜刚参与的这次水上救援,在四川电力应急抢险史上堪称教科书级别。

洪水中,电力奶爸完成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水上救援

  (一)暴雨袭城 三口之家被困水中央 

  7月2日,四川成都暴雨袭城,全城迎战。

  12时,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邛崃市遭遇了特大级别的暴雨。当地回龙镇成蒲铁路牵引站110千线路工程施工不得不暂停,19名电力施工人员回到项目部驻地待命。其中一位员工郭广江因妻子前来探望,在获得批准后,到了妻儿暂住的地方休息。

  与此同时,位于龙泉驿区的龙泉湖应急岛上,国网四川电力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仍在继续进行高空救援训练。大雨中,作为授课老师的周炜正向学员们演示高空绳索救援的技巧。周炜告诉队员们,“为了保证极端情况下,被救人员和我们自身的安全万无一失。这段时间极端天气频繁,这技术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真是说啥来啥,当晚,这项一直在苦练的技术就用上了。

  14时,暴雨持续。回龙镇内河水水位迅速上涨,汹涌的洪水倒灌城区。不到半小时,镇上低洼地带积水深至2至3米,大部分楼房一楼被淹。

  成蒲铁路牵引站线路工程人员所在驻地也被洪水围困,19名电力施工人员和当地村民一起,站到房屋的2楼躲避。他们迅速向在外部的项目部管理人员发送被困消息。

  获知险情,国网成都供电公司一边迅速上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一边调集应急发电车、照明电源、雨衣雨靴等救援物资;同时向当地武警官兵求助。希望能多方协力,用最快的速度救出受困人员。

  当日20时,在当地武警官兵帮助下,18名电力施工人员成功获救。

  但郭广江一家三口仍然被困。因为他所在的那幢三层楼房周围停放了许多车辆,此时正漂浮在洪水中,武警官兵的冲锋舟根本无法靠近。

  此时,暴雨稍减,大雨未歇,洪水没有消退的迹象。郭广江用快要断电的手机告诉项目部,楼内水、电都停了,没有热水冲兑奶粉,年幼的孩子大半天都没有吃的了……

  (二)水中救援第一步,用脚为冲锋舟探路

  20时30分,龙泉应急岛上,国网四川电力应急救援队刚刚结束训练。装备未解,就接到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紧急命令。

  灾情级别为大型地质灾害,时间又非常紧迫,应急队启动了红色预警。不到半小个时,

  队员周炜、李维宁、高松、张宇等8名队员,携带二艘冲锋舟,一只橡皮艇和两辆水路两用车(吉布斯quadski),冲上了前往邛崃的路。由于涉及到人员转运,队员们还带上了绳索救援等装备。

  此时风大雨大,高速上又堵塞,120公里的路如此难行,队员们心急如焚真想插翅而飞。

  在车里,周炜等人汇总前方发回的灾情信息,现场同事描述:“下午水位1.8米,晚上水位2.2米,9点涨到2.4米,水面有大量的漂浮物……”

  应急队迅速进行了风险评估:第一,这个深度,人员不可能转运;其次洪水还可能上涨,甚至形成暗流;第三水面的漂浮物会对人员及船舶造成伤害……一路上,队员们反复讨论可以实施的救援方案。

  晚上22时20分,应急队抵达了现场。他们发现全镇成为泽国,只有通向外界一条路是干的。就在那块唯一的干地上,队员们按原订计划迅速组装冲锋舟,准备放入水中驶向3公里处的楼房。从武警人员口中了解到,和在开放式水源中进行救援不同的是,现在的河道其实是街道,原有的绿化带、花台此时都成为水下暗礁,这导致之前武警的冲锋舟损坏搁浅,救援无法进行。

  可现在的情况是,救援必须进行。因为那三口之家正处在危险之中。

  作为现场指挥的李维宁迅速调整了方案,决定使用容量更大更为坚固的橡皮艇进行救援,而避开水下暗礁的方法则是,保证水艇行驶中河道中央。

  为了保证水艇行驶航道正确,身穿救生衣的李维宁、周炜等套上安全绳,绳的另一头连在艇上。他们跳入没过大腿位置的洪水中,以类似拉纤的方式配合驾驶员周克东将艇放入水中。

  行进了500米左右,洪水已没过了队员们的胸口。队员们以“挂在船边”的姿态一步一步地向前趟着走,他们在用身体探测水下道路,指引橡皮艇避开暗礁进入正确的航道。又艰难地“走了”200米后,驾驶员周克东确认不再有威胁后,大家才跳上了橡皮艇向着被困房屋驶去。

  (三)水中救援第二步,用身体为宝宝作保护衣

  沿着街道作为的河道,队员们一边呼唤一边在黑暗中行驶。3公里后,终于到达现场。此时已是23时02分。

  这是一幢3层楼高的民房,一楼已完全没入水中。

  “我们在这里……”距水面2米距离的二楼窗口,身穿白色衬衣的郭广江一边用手电筒指引位置,一边大声呼救。

  “我们是四川电力应急救援队的,楼里还有多少人……”李维宁等人一边靠近一边核实被困人员情况。

  “我和爱人,还有一个小孩……”见到温暖的橙红,郭广江的情绪迅速稳定了下来,并在队员们引导下详细介绍了楼房当前的基本情况以及房屋的入口和楼梯位置。

  在接近楼房时,队员们找到两辆被淹没的小车。他们因地置宜地将露出水面的车顶作为临时船铆点对橡皮艇进行了固定。作为冲锋队员的周炜跳入水中,在安全绳的保护下以“漂移”的方式进了楼中。

  在周炜眼里,房屋内部是个深1.5米的游泳池,有很多桌、椅、板凳等漂浮物,有的上面还有眼见的钉子、裂口等。让人恶心的是厕所里污物已倒灌出来,也在四处荡漾,避无可避。更重要的是水已深至胸口,无法稳定行走。

  “从楼梯里撤出,连大人的安全都不能保证,何况还有小孩……”周炜决定,采用高空救援技术,用建立保持站,将人员通过绳索吊下的方式转移至艇上。

  但进入二楼房间,见到那名睡着的小孩时,周炜发现,这套救援方案也有困难。

  那是一名一岁半的小婴孩啊。而救援队携带的高空安全保护装置器是成人尺寸的半身式安全带。这名小婴孩怎么放得进去?

  简短地和李维宁沟通后,周炜临时改变方案,决定把自己当成保护衣和小婴孩一起通过绳索从窗子出去。他先用锁具将孩子和自己联接起来,然后自己穿上保护装置器,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他一手环抱孩子并轻轻拍抚,另一只手则熟练地完成器具操作。

  当周炜麻溜地顺着绳索从窗口下滑到艇上,李维宁一把抱住了宝宝,嘴里还安慰着楼上的郭广江夫妇。“放心,我们这位同事是也是位奶爸,抱娃娃有经验得很……”

  “看,出来啦、出来啦!”23时54分,伴随着一阵欢呼,在“岸边”焦急等待的人群纷纷注目从一片“泽地”冲出的橘黄色冲锋舟。漆黑的雨夜中,借助探照灯的亮光,他们看到了郭广江夫妇脸上的笑容。

  7月3日,完成了任务后的周炜等人稍作休息后,又返回了龙泉应急岛。当天,他们仍然要进行电力高空救援技能训练,作为教员的李维宁、周炜等人一进教室,就被学员们围了起来,这次水中营救措施、抱式救娃等堪称高空救援实战的教科书。(本站通讯员 王彬 /文 图/王彬)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