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支朝气蓬勃、青春热血的队伍。 他们是一座为民服务、联系群众的桥梁。 他们有呼必应,有难必帮,践诺笃行,情系万家,始终坚持“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服务理念,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暴雨如注,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只要群众有需要,他们总是第一时间送去温暖与光明,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2018开年以来,国网四川电力(宜宾)共产党员服务队在省、市公司和江南公司党委的统一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各项决策部署,始终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全队以支部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宜宾共产党员服务队“旗帜、标杆、熔炉、堡垒”特色引领作用。全力确保共产党员服务队在“两型七制”转型中准确定位,准确落位。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加大社区共建力度;大力拓展服务渠道、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扎实开展“暖冬行动”、“学雷锋架心桥”“服务三农”、助力春耕排灌等惠民系列活动。积极探索和打造宜宾共产党员服务队联盟建设,着力构建共产党员服务队“1+N”格局。 善小而为联系社区办实事 宜宾共产党员服务队自成立以来,逐步把更优质、更便捷、更贴心的电力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已成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和谐社会的一面新旗帜,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赞誉。 长春社区所属的春畅街和石坝街棚户区,房屋密集、老旧、且很多已列入搬迁改造范围,贫困人群多,家庭用电设备及线路老化严重,进入夏季后,用电负荷高,用电隐患大,电气火灾发生几率高。为防止破旧电器使用,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困难用户家中对其进行低压用电线路及电器安全隐患排查。 在石坝街八十六号89岁的空巢老人吴承银家中,队员们发现房屋狭窄、雨水易漏,用电线路杂乱排放且绝缘老化,电器破损严重,极易发生电气火灾,对此,共产党员服务队对吴老太房屋用电线路、开关、灯具进行了更换,并帮助老人对家中杂物进行了清理和安全放置,做到了“防止杂物堆放”并嘱咐老人注意用电安全,有用电和生活的困难都可以找共产党员服务队帮助。 “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共产党员服务队这样承诺,也这样做了。全队通过走进宜宾城区、南岸、江北在供电区域内联系了36户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作为特殊服务对象。对这些特殊服务对象,建立了定期上门服务制度,长期免费为他们提供用电保障。大到抢修供电设备,小至更换灯泡开关,他们全身心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此外,还通过“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已和4个街道12个社区,876户居民建立起微信用电帮扶群,为114户居民解决了日常生活的实际用电难题。 服务三农深入乡村“架心桥” 2018年在完善供电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党员服务队立足岗位,着力队伍素质提升,寻找服务新载体。围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营销服务、增值服务等方面,全面开展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受今春异常天气影响,3月以来几乎未曾落过一场透雨,导致今春高温天气比往年同期来的早了些,3月末端的持续高温天气,致使当地的春耕生产面临较大的压力。 为保障农村春耕春灌用电安全可靠,4月22日一大早,共产党员服务队联合江南供电公司赵场供电所来到赵场镇桥咀村,对该村线路、变压器和排灌电机逐一检查,并为正在准备春灌的村民检修灌溉设备和用电线路。并按农户用电需求和季节性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供电方案,主动服务农户生产和生活用电。所到之处,共产党员服务队对村民用电情况进行了排查,同时现场宣传、解答安全用电、掌上电力APP充值、阶梯电价等知识。 在“留守老人”华恩成家里,听说他家的电表不时冒火花,党员服务队立即为他检查线路和家用电器,发现有条线路老化了,很快进行了处理。 当天,共产党员服务队还分别与赵场镇桥咀村的宋锡明、曾树海、华恩成等三户困难家庭结成一对一帮扶,给他们送去了大米、食用油和牛奶等生活物资。党员服务队将定期走访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爱心传播搭建苗寨帮扶平台 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地处为交叉供电区域,苗寨供用电设施落后、线路维护失修、生活用电极其不稳定,健康、持久的电力供应成为村民心中的企盼。 黄银书今年65岁,是苗寨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由于家中房屋破旧,线路老化、绝缘破损严重、电压低、家中经常出现停电状况,据老人自己话讲:“随时都在‘打闪闪’,用不了几天安心电。打浆,照明都极其不方便。苗寨偏远,请人来维修一次也不容易,常年如此,也就习惯了,但打心底也希望用上‘放心电’”。 得知老人这个心愿后,共产党员服务队全队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对院子和屋内进行用电设备和线路检查,发现隐患并进行更换。老人房屋还是一百多年前的西南地区的木质结构土墙瓦房,屋中杂物堆积,用电线路破旧且多处裸露,极易引起电气火灾,必须全部进行更换。最后,队员们将破旧线路全部更换共100余米,更换节能灯8盏,开关9个。虽然一盏灯的光亮不及火焰的红火,但那份“爱”却是直砰人心的。 “电力照亮校园,爱心播散苗乡”,5月29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宜宾)共产党员服务队以“爱”的名义,再次走进兴文县大坝苗族乡龙塘小学开展“六一”关爱行动。为苗乡的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体育器材、课外书籍等,同时,和小朋友们一起互动游戏,并将安全用电知识带进校园,得到学校广大师生热烈欢迎。 这是一支队伍,一面旗帜,更是一种传承。每当万家灯火时,多少个除夕夜,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善小而为、初心不改,坚守了十五年,而且会一直坚守下去;他们每一个真诚的微笑,每一次温情的行动,都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奏响了和谐的乐章;他们所到之处,一片温暖,无限光明,成为百姓心中那面最鲜红的旗帜……(罗刚) 信息来源:国网宜宾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