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主业和副业都是“说话”,可以轻言细语,也可以气吞山河;她工作日在供电营业厅与客户唠尽“柴米油盐事”,周末“打飞的”扎在四川博物院大侃“文博事”;她是文艺青年,她也是“鸡毛蒜皮”的调解高手。 她叫李洪英,可以“很市井”,也可以看起来“很高冷”。 狗年春节大年初二,四川博物院人流如织。一群参观者随着一名“红马褂”移步,听得入神。“红马褂”就像一块吸铁石,随着她讲解的不断深入,周围的人潮越压越多,裹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红马褂是李洪英作为博物院志愿者开展义务解说时身着的标志性服装。 每一件国宝背后,都写着一部传奇;而每个传奇,都需要被人讲述,方而灵动。八年来,这位70后文艺青年几乎利用每个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从自贡奔波至成都,为的就是那份不求回报的义务讲解服务。 2010年,四川省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从小喜欢历史文博的李洪英报名参加,与此结缘。 “现在的人只要闲下来,打麻将、玩手机的多了去了,我空有一肚子故事,对谁讲?”李洪英既有故事,又是个特别爱说话的人,她渴望倾诉,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讲出来,分享给大家,博物院恰好给了她一个更大的平台。八年时间里,有过沉沉跌跌,更多的是不凡收获,李洪英在这里如鱼得水。 穿上红马褂,她是博物馆里滔滔不绝的义务讲解员;身着藏蓝工作服,她是国网荣县供电公司营业厅优质服务主管。八年时间里,李洪英自如地在“文博服务”与“企业服务”两种工作间转换着角色,一人分饰两角的别样人生。 “每天晨会我都会为大家讲述一个历史人文小故事,让碎片化的时间得到高效利用。”回到工作中,李洪英乐于分享的性格处处闪耀着光芒。她将自己坚持已久的“晨间故事会”比喻为“小彩蛋”,让同事们一起“涨姿势”。 “我想把所学所知分享给更多的人!因为知识是在不断做乘法的,越分享越多。”现如今,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等省内文博领域,许多受其感染的听众已经成为了新一批志愿者。每个周末,人们还能看到,李洪英在前面讲,有个孩子在围观的人群里面讲——那是她13岁的儿子。他们母子俩一起在博物馆里“挖宝”。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