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一个贫困村的电力蝶变

发布日期: 2018-04-24

  近日,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下八寨乡党委副书记喻青松一行到纳洛村进进行用电安全宣传,走进村民泽里措一家时,女主妇正在用电热壶熬煮酥油茶,喝着香喷喷的酥油茶,喻青松叮嘱泽里措:“现在什么都离不了电,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湿手去拔插头!”

  纳洛村是松潘县最远的一个高山藏族村,距离县城有近7个小时车程,平均海拔达3400米以上,村民以种植土豆、青稞、胡豆及畜牧业为主,2008年以前人均收入只有几千元,曾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据村主任王登介介绍,2008年以前,该村38户村民三三两两分散在高山和半高山居住,那时,虽然村旁有水流湍急的毛尔盖河,水电资源得天独厚,但该村用电却靠距离这里31公里的“61”号小水电站供应,这个小水电站是简易的拦水发电,水冲击力小发电量很小不说,由于水面沉渣泛滥,加上设备老化,一到冬季冰冻期,电站就无法供电。村民们说:“那几年电量不足,我们家里的电灯泡发一闪一闪的红光,一年中还有很多时间完全无电,村民家中即便有洗衣机、电视、电冰箱,但多数时候只是个摆设,聊胜于无。”

阿坝:一个贫困村的电力蝶变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借着灾后重建的东风,纳洛村进行了统一规划和集中居住改造,从这一年开始,这里的村民的用电得到根本解决——开始由毛尔盖水电站输送。

  2011年,在农网改造工程中,该村又将原有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实现了一户一表装配。

  有了正常供电,村民陆续从外面采购回大量的家电,但由于这里老百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安全用电事故时有发生。

  几年前,邻近村一位村民洗衣时用沾水湿手取插板时不幸触电身亡,这件事在全村引起了震动,村上电工为此专门给村民进行了一次用电安全知识讲座,乡干部扎西罗吾说:“我们现在每半年就要进行一次安全用电宣传,我们希望国家电网能对每个村的电工都进行一次系统的培训,同时,一个村还应有一个储备电工,一旦原电工有事,储备电工能迅速替补到位。”

  纳洛村的村民普遍对国电的服务表示满意,去年夏天,由于暴风雨将村口的一颗大树吹倒在电线上,村长给供电公司打电话后,供电公司立即吩咐他带人两头设卡,保证安全。与此同时,维修人员很快赶到现场,不到半晌就抢修完毕,村主任王登介说:“国电的服务没得说,基本上都是随叫随到,有时村民自己操作不当引起的短路跳闸,国电的维修人员也毫无怨言上门服务。”

阿坝:一个贫困村的电力蝶变

  从2000年前的油灯照明,到2008年前时有时无的电灯、再到今天村民日常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电,喻青松说:“电为藏区人民的生活改善有很大的助力,感谢国家电网对我们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和援助。”

  当下,距离村子不远的毛尔盖河边的“剑科”水电站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村民都在憧憬今后的美好生活,乡党委则计划在村子不远的地方打造一个原生态的藏家民族风情园。“届时,我们将把油灯到小水电电灯再到今天的现代化的电网服务对游客进行一一展示。”乡领导表示说。(姚华/文 杨清/图)

  信息来源:国网阿坝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