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午12点,达红端坐在国网松潘县供电公司的办公室里,紧紧盯着桌上的手机。墙壁上的挂钟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四支抢险队分赴各抢险现场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前方的抢险情况究竟怎么样?坐镇本部随时为前方一线“技术支撑”的公司运检部负责人,达红在脑海里放电影似的过着种种预想。 电话突然响起来。 “达师!10千伏顺中线34号杆因为覆冰太厚导致倒杆,但是该杆处在山腰上,抢修危险系数非常大……”打电话来的是抢修分队工作负责人、达红的老下属肖明。 这让达红稍稍有点意外,其实,从这天凌晨暴雪导致全县停电后,他一直牵挂的是10千伏红燕线,这条线路要跨越多个森林地带,根据他多年在线路上工作的经验,这样的雪灾极有可能导致林木覆雪太重压断电杆电线,森林中新立电杆非常困难。10千伏顺中线又会有什么麻烦事难倒同样是老师傅的肖明呢? 达红赶赴现场终于弄明白了,顺中线故障点位于山腰的斜坡处,周围大雪足有40厘米厚,上山的路也被雪水浸泡成了溜滑的稀泥,要把抢修材料和设备运上去非常危险,“抢险不冒险”,必须等待天气稳定后才能施工。然而,这条线路是为县城客运中心、城关小学、幼儿园、多家酒店和城郊两个村提供电源的唯一通道,如此重要的线路,绝不能停电太久。达红顺着线路快速走了一遍,立即拿出主意:“暂时取消34号杆,让33号、35号两杆直接相连!” “但这样一来两杆相距将长达150米,远远超过安全参数。”肖明提醒道,如果再下雪,覆冰的成倍重量将立即拖段33号和35号杆,到时候情况将进一步恶化。他为达红的“冒险行为”捏了一把冷汗。 “这只是临时方案,等环境允许后立即加设34号电杆。天气预报显示短时间内天气无异常。”达红解释道,“这是快速恢复线路的唯一办法。”达红的话让肖明心里有底了,说干就干,抢险人员立即忙活起来。 下午两点,10千伏顺中线故障清除恢复送电。这条线路比其他故障更小的线路更早恢复,成为雪灾过后第一条通电的线路。事后,肖明感叹道:“达师的方案下得巧啊!。” 事实上,作为松潘县土生土长的供电工作者,达红在川西高原这片环境恶劣气候异常的土地上已经工作了32年了,他时时刻刻都把着这片土地的脉象,并把日积月累的经验融入到了供电工作中。30多年来,达红已经参加了数不清的抗灾抢险,就在2017年,他还先后参加“6·24”茂县山体高位垮塌和“8·8”九寨沟地震抢险,尽管这次面临的是“30年未见的大雪灾”,同事们仍相信,在一线摸爬打滚,摸清楚了这片土地脾气的达红,在最复杂棘手的情况下“能开出最‘巧’的方子。” 19日上午,抢险人员在为10千伏南五线一处新栽电杆加装拉线时,进度被卡在了拉线地锚位置选择的难题上。由于电杆靠近岷江,四周都是松软的砂土,拉线地锚位置不当,将会导致立好的电杆再次倾斜,甚至前功尽弃。达红被现场工作负责人请到现场后,他查勘了河滩周围的情况,很快在距离电杆十余米的地方找到了一处位置:“就在这里打桩”。按照达红的方案,新立的电杆很快被稳稳地绑在了四面积水的河滩上。 当天中午,刚刚扒了两口饭的达红又被一阵电话催促到了10千伏北尕线老城支线的抢险现场。原来抢险人员改接线路时,发现其中一条电缆线要进行绝缘检测,由于抢险任务重,人员分散,这个团队没有配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面对难题大伙儿首先想到向达红“求救”。达红到了现场,二话没说蹭蹭地爬上电杆完成了检测。 几天里的抢险工作中,达红马不停蹄奔波在一个又一个抢险现场专为抢险人员破解各种“疑难杂症”。有时候遇到时间紧迫实在无法赶赴抢险现场,他便电话指导,或让前方同事打开视频远程“诊断”,远程开方。抢险工作已经临近尾声,抢险人员每次看到四处奔走、眼睛里布满血丝的达红,都忍不住拉住他:“‘巧郎中’可千万不要累倒了哦!”(黄世涛) 信息来源:国网阿坝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