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1日,当人们欢笑度过佳节的同时,500千伏九石线抢修现场,却是一派紧张繁忙景象。 目前,受损的九石Ⅰ线256号塔及线路已不再是现场抢修人员唯一关注的重点,保证相邻的九石Ⅱ线稳定运行成为当下另一要务。连日来,九石Ⅱ线承担了Ⅰ线转供的负荷,这意味着原本“两线并行”的九石线正“单线”运行。如果Ⅱ线出现故障发生跳闸,将导致500千伏九龙站非计划全停。 迫不得已地,在此次抢修大战中,九石Ⅱ线“强行抢戏”。 管控系统“一把罩” “电网运检智能分析管控系统”全称还不到13个字,所接入的业务系统数据就有这么多项。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方式接入了调度OMS(含保信)、用采业务、ERP系统数据;并以接口方式接入了PMS、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雷电管理系统、供电电压自动采集系统、国网三级巡线人员管控系统、变电站辅助集中监控平台、移动视频、统一视频平台、三维、中国电科院数值气象系统数据。 此次九石Ⅰ线抢险及九石Ⅱ线保电的具体工作中,这套系统大大地秀了一把身手: 在此次抢修中,该系统使用了三维应用模块,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相关作业人员就在三维模型上对现场查勘,掌握地形地貌、线路通道走向、交叉跨越情况,真实“还原”现场场景,便于查看设备细节及周边环境,制定针对性方案,实现了应用场景下多源数据自动获取、分析。 目前,该系统已在九石Ⅰ线抢修现场布置移动终端(云台)4台,全景展示现场画面,实现内外网互通,领导、技术人员可通过参加视频会商指导现场工作,目前已开展10次视频会商。 该管控系统各模块还通过接入PMS2.0、OMS基础数据,状态监测气象、雷电、山火、覆冰、分布式故障等专业系统数据,逐步实现对相关全量业务数据接入,并在此次抢修中融合视频、三维、设备信息、运检业务、通道环境信息、调度系统等多源数据,改善分散平台间数据通信问题,有效支撑多源数据集成提取及融合分析,提升运检数据利用效率。 目前,该系统中已包含了国网四川电力辖区内特高压线路三维模型、运行数据、设备台账信息等内容,分布在系统的平台总览、输电专业、生产指挥模块中,将“强劲助力”省内特高压线路的顺利运行。 人力物力“紧跟上” 为保障九石Ⅱ线安全稳定运行及九龙河流域水电的可靠送出,现场之外的500千伏九龙、石棉变电站立即恢复为在岗值班,每日增加一次特殊巡视,重点巡视GIS设备SF6压力、PT油位,每日晚间开展人工设备测温工作;同时设定机器人定期、定位巡视模式,每日对运行中的九石二线36只压力表、12个测温点位、6个油位表开展巡视及测温工作,严密监视两站设备运行工况,确保抢险期间500千伏九石Ⅱ线安全、稳定运行。 此前,抢修队队员们就已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了事故现场的地形情况,对受损严重、人员无法上塔检查的256号塔导地线、挂点金具和绝缘子等受损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耐张段共计6基塔的通道、杆塔本体以及金具连接情况进行排查,共计发现各类受损缺陷23处,为后继线路恢复提供了数据支撑。此次为保障九石Ⅱ线安全运行,抢修队于2017年12月30日对九石Ⅱ线256号塔所在耐张段共计7基杆塔相关情况也进行了精细化巡检,发现鸟窝等一般缺陷3处,确定不会影响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另外,抢修队还于九石Ⅰ线N256A大号侧搭设接了地线,力保九石Ⅱ线运行过程中Ⅰ线的感应电无法危及在抢险施工的作业人员;并在抢险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范围,防止施工人员进入九石Ⅱ线正常运行保护区域,确保九石Ⅱ线正常运行。 在后续几天的施工过程中,抢修队将采用2台260吨级的大吨位吊车,扶正稳固目前“弯腰”的N256塔,进行受损段导地线拆除;并控制N256塔倒塔方向,确保抢险施工过程中不影响九石Ⅱ线的正常运行,完成元旦前后保电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