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对鲁家坪村的对口帮扶,用真心、动真情,交远亲、结对子,帮到点子上,让该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两河口镇党委书记刘兴说。 两河口镇的鲁家坪村地处川陕交界,是通江县最偏远的一个村,也是当年红军入川第一村。该村幅员达12.8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达1500米,人口密度低,是该镇4个贫困村之一。2015年冬天,鲁家坪村被确定为国网通江县供电公司的对口帮扶村。两年后的今天,这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脱贫致富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深山结对子 2015年以前,鲁家坪村没有一寸水泥路,没有一间砖瓦房,村民没有安全饮用水,村里没有集体产业,没有通讯网络,没有卫生室,没有代销点,村小学成了危房,两委办公场地都没有。虽然在用电,但用的是陕西的小水电。全村104户人,就有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0岁以上的光棍就有八九个。 结对帮扶以来,国网通江县供电公司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积极协调争取项目,争取电网改造投资290多万元,改造了该村电网,积极协调公路、饮水、阵地建设等资金,发动干部职工捐款捐物,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现在,虽然我们村还未脱贫摘帽,但相比2015年前,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河口镇鲁家坪村村支书罗盛李说,全村已硬化5公里村道路,为24户贫困户建起了易地搬迁安置房,安全饮水全覆盖,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电网、通讯网络新建改造完成,村支两委办公室、电教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代销点一应俱全。 帮扶结硕果 鲁家坪村贫困户张崇富家的新居上,贴着他自己创作的顺口溜,“九村(鲁家坪村原为两河口乡九村)已是三通,路通电通水也通,农业合作是高潮,五园经济有成效。”今年62岁的张崇富说,他家只有他一口人,在帮扶单位和对口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养了5头牛、20多只鸡,流转了一亩半土地给合作社,2018年前一定能脱贫摘掉“穷帽子”。 在帮扶单位的引导支持下,鲁家坪村组建了两个合作社,由党员示范工程领办通江县蜀汉天生生态农业合作社,总投资近100万元,流转土地270余亩,种植段木银耳、段木黑木耳、中药材等,种植银耳40000段,是通江县段木银耳种植规模最大的农业合作社之一;该村3组刚刚成立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50余亩,元胡等药材冬种已经下种90%。 这几年,该村还引进了一家公司,流转坡地种植核桃298亩;还有7户大黄、1户猕猴桃种植大户,3户存栏1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2户存栏30头以上的养羊大户。 “感谢党、感谢政府,也特别感谢电力公司来帮助我们,才让我们这些贫困户走出苦海啊!这不,才两年多,现在我们一家4口人,就住进了8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也跟城里的人差不多了咯!”贫困户罗琼兰老大娘满脸笑容。(王力 杨映忠) 信息来源:国网巴中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