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机井通电 万亩农田不再靠天

发布日期: 2017-07-18

 

成都:机井通电 万亩农田不再靠天

  连日来,超过36摄氏度的高温烧烤着成都平原。7月16日,在简阳市三合镇石岭村,村支部书记蒋秀国正在田间忙着给自家“干渴”的秧田灌溉。看着甘洌的清泉喷涌而出,滋润着即将开花挂穗的秧苗,蒋秀国喜不自禁:“这下好了,机井通了电,咱村的百姓再也不用靠天等雨盼水了。”

  这几天,正是石岭村1000多亩水稻和600多亩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在石岭村,家家房前屋后的柚子、核桃虽然还是青果,但颗颗饱满;地里的玉米、花生、茄子等庄稼也长势喜人。

成都:机井通电 万亩农田不再靠天

  蒋秀国说,全村的秧苗、玉米没有在太阳的“高烤”下低头,完全受益于成都的“井井通电”工程。“以往的石岭村有近一半的农田庄稼要靠天吃饭,村民守着机井取不出水,要么出来的水根本供不住用,收成大打折扣。如今,村里的5个机井全都通上了电,线路新,动力大,庄稼基本上都能浇上水。每度不到3毛的国家排灌目录电价让农电喜笑颜开,今年的稻子肯定增收。”

  简阳市踏水镇团柏村村民钟时先也是“机井通电”的典型受益者。两年前,在外地打工的他回到家乡发展灵芝种植。这几天,他种的灵芝又大又红挤满了大棚。钟师傅介绍,灵芝喜水,必须生长在较湿润的地方。空气温度要求在90%-95%间,如果低于80%,灵芝生长质量不良,将会长成暗灰色或暗褐色。往年常遇到缺水干旱,导致灵芝品质不高。“如今,机井通了电,只要一按电钮,清泉就哗啦啦浇到了田间地头,今年的灵芝肯定增产增收。”

成都:机井通电 万亩农田不再靠天

  “井井通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惠及老百姓的民心工程,在农村抗旱浇灌、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了解到,2016—2017年,投资2577.12万元的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建设的“井井通电”工程,历时一年多,已于今年6月底全部竣工,圆满完成306眼农田机井通电任务,实现了成都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

  今年秋季,成都供电公司机井通电工程将发挥重要作用,灌溉农田可达20000多亩,预计替代燃油280吨,农村灌溉直接减轻农民负担224万元,将为成都市农灌生产、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电力保障。(邓超/文 陈翔/图)

        信息来源:国网成都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