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一网深情,助推老区新发展

发布日期: 2017-06-14

 

  序言:位于川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的南江县,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大小电网并存,小水电划区供电”格局。木电杆、破股线,电网落后而混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国网四川巴中供电公司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践行“四个服务”宗旨,携手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加快南江小水电供区移交和改造建设,整合地区小水电发资源,助推革命老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南江电网电源侧“一盘棋”、电网侧“一张网”、需求侧“一同价”战略新格局。

   6月12日,巴中市南江县大河电站供区交接仪式在大河镇镇政府举行。这是国网巴中供电公司接收的第十个小水电供区。按照《南江县小水电供区移交改造建设协议》,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将分步完成该供区的电网升级改造工作,这也意味着大河片区原小水电用户,将享受到国家电网优质供电保障和供电服务。

  因历史原因,形成了南江县“大小网并存、多家供电”格局。目前,南江地区有15家小水电供区,26个乡镇,234个村,依旧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电网。小水电企业供区无电网投资主体及资金来源,造成南江小水电供区供电设施、网络布局严重滞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其供电质量差,安全隐患突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同时各小水电供区分散、基础差,供电能力不足,资金薄弱,无力改造电网,更谈不上优质服务,也影响了村镇“脱贫攻坚”工作。这成为市县政府的一块“心病”,用上“国网电”也成为23万小水电供区老百姓长久的期盼。

巴中:一网深情,助推老区新发展

  “皮带拉不转,电视没法看,刮风下雨就停电。”这是近几年南江县尖山村村民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对此,该村村民郭映朝感受特别深,由于距变压器太远,一到晚上,家里的电灯只有一丝亮光,“晚上要做个精细活,还得在电灯下点上煤油灯”。

  该村原属杨坝小水电供区,村民们的供电线路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体办电时的电网。据杨坝所所长廖赞兵介绍,小水电供区是由当地集资或私人拦河发电的小水电站供电。装机容量小,基础薄弱,也缺少技术和人才支持。当时老百姓自己出资出力,通了电,根本没有什么技术规范。木电杆、破股线、皮线,变压器“席地而坐”,周围在用篱笆围起来,就连警示牌也是手写上去的。供电半径长,电压弱,最远的达到4.5千米以上。就拿兴坝村公变来讲,一根电杆上分出5条支线,供周围5个社,140多户村名用电。家家户户的电表更是各具特色,有的用一个自制木箱、有的扣一个小水桶或者脸盆、甚至还有用粪舀子。现在木电杆也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突出。

巴中:一网深情,助推老区新发展

  多方携手:实现“一盘棋、一张网、一同价”

  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多次深入现场,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小水电企业和用户等各利益相关方,推进南江电网“一张网”供电格局形成,整合南江小水电发电资源,实施发供分离。完成接收供区的分步改造,显著改善原山区用电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力促进了地方电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11月18日,国网巴中供电公司与沙滩电站原小水电供区村、社签订了《安全用电协议》,与用户签订了《供用电合同》,标志着南江小水电供区移交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2015年12月10日,南江县人民政府与国网巴中供电公司签订《南江县原小水电供区移交及改造建设协议》。为促进小水电全面“并网”和供区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南江县内河流水系发育,大小不一的冲沟河流遍布境内,河道蜿蜒,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境内小水电站均坝低库容小,无调节能力。夏季多雨季节,发电上网和供自有供区;枯水期,15座水电站均从国网主网购电分供。移交之后,打破了原来“分区而治”的独立王国局面,实行发供分离,消除供区隔阂,统一电价标准。电源侧“一盘棋”初步形成,大小电网汇成“一张网”,老百姓享受“一同价”。

  截至2017年5月30日,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已接收玉堂水库电站、沙滩电站、唐家嘴电站等9家小水电企业供区,共涉及59个村,236个社,15619户用电客户。按照移交协议,小水电供区全面移交之后,巴中地区将形成全市“一张网”供电格局,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巴中:一网深情,助推老区新发展

  同质同享:“电足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系责于心,履责于行,国网巴中供电公司接收供区之后,着力电网改造和隐患整治工作,组织人员梳理和查勘原供区网络安全隐患,制定整治完善措施和方案。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进“包片进村,服务进社区”、客户经理制等工作,搭好服务“连心桥”。大力实施惠民便民工程,实施智能表换装,推广“掌上电力”APP应用,引导客户网上购电、缴费,并在街道设立自助缴费点,开展上门POS机缴费购电和村社便民代缴,解决百姓缴费难问题。广泛开展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张贴供电服务便民卡,力争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优质的供电服务。

  “以前我们这些农家乐,家家户户都自备一台发电机,每晚发电只有一两个小时,成本太高了。如果停电久了,冰箱里的东西就全坏了。”在景区经营农家乐的谢大姐深有体会。“以前电压也不足,宾馆也没有多少家电,接待能力和条件都非常有限。”

  “现在景区年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在用电方面我们最大的感受是,电压稳定了,停电有计划,有事打个电话,国网的人就来了”光雾山镇纪委书记汪小斌谈到。“自国网电进入大营村后,用电方面改观很大。过去小水电站供电时,停电的随意性较强,用电不时被中断。现在,一切都变好了,感受到不一样的国网速度和优质服务。”

  为保障光雾山国家级4A级景区基础设施改善,满足景区总体规划及用电需求,国网巴中供电公司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35千伏线路20.5千米,完成光雾山镇6个村的电网建设和改造。目前,正在积极协调景区电动汽车及充电站、索道、光彩工程等用电。

巴中:一网深情,助推老区新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对南江小水电供区电网改造已立项231个,项目总投资金额5.1亿元。其中已完成56个行政村的电网改造,共投入金额1.3亿元。

  按照投资计划,2017年南江县小水电供区电网改造40个村,建设投资1.05亿元。2018年建设投资2.4亿元,涉及102个项目,96个村。2019年建设投资1.25亿元,改造60个村。截至2019年底,将全面完成整个接收供区的改造工作,实现全县所有电力客户共享优质公平的供电服务。

  在南江原小水电供区尖山村一带已探明千万吨级全国最大单体高品质石墨矿,根据巴中“十三五”规划和《巴中市石墨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石墨产业是巴中未来的主导产业发展。2020年形成石墨产业专业化园区。十年内建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国家级石墨新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基地和示范区等。届时电量和经济将迎来新增长。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四川“四大片区”扶贫攻坚等战略实施,以及巴陕高速、红鱼洞水库等一批国家交通、水利工程建设,南江正快速融入成都、西安、重庆“三小时经济圈”,优良的生态、富集的资源、便捷的交通,不断释放出强劲的后发优势。(杨再秋 徐浩洋)

  信息来源:国网巴中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