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电力的“美丽乡约”

发布日期: 2017-04-26

 

  在绵阳市安州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内,一行行栽种整齐的葡萄藤枝肆意地吐露着新绿,只见手指粗的黑色滴灌水管铺设在田间,沿着葡萄架延伸开去。

  安州区乐兴镇青龙村、塔水镇七里村立足浅丘地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依托产业发展,分别于2011年、2016年建成产村相融、村美民富的幸福美丽新村,亦都被评定为“省级四好村”。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电力充当起了能源排头兵。

绵阳:电力的“美丽乡约”

  农网改造润泽绿色农业

  “多亏电力保障,水泵运转起来了,我们就能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施肥。”信步在自家葡萄园,乐兴镇青龙村7组村民冯周杨感慨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4月21日早上,国网绵阳供电公司黄土供电所梁大军和梁清林到青龙村上门服务,来到冯周扬的葡萄园。冯周扬28岁,家乡发展前景吸引他在家创业。他说以前种植灌溉靠肩扛手提,人工成本高,没法扩大种植规模,现在有了充足电力,滴灌替代人力,既节约水资源,每亩葡萄又能降低200元左右的人工成本,使种植规模得以扩大,今年冯周扬就种植了近100亩葡萄。

  近年来,绵阳公司不断加大对青龙村的电力支持力度,新投1台1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低压线路9千米、高压线路3千米,满足村民生活和产业发展需求。

  目前,青龙村的葡萄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美人指、巨玫瑰等10余类优质品种在田间地头待开花结果。“一到收获季节,只看到信用社门口排满了存钱的村民。”四川省人大代表、青龙村妇女主任蒲先英高兴地说道,“每户村民家都有便民服务卡,‘电管家’的联系方式就印在上,而且我们还建了微信群,哪家用电有问题,直接在群里直接@‘电管家’,他们就来帮助解决。”

  除了葡萄种植,青龙村还是猕猴桃种植基地,规模近1700亩,远销海内外。2016年青龙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3760元,蒲先英说,这都离不开电力支持。

  在青龙村的葡萄园内,抬头就能看见一盏盏的电驱蚊灯,驱蚊灯亮起,就不用喷杀虫剂,这样种出来的葡萄更绿色环保。

  贴心服务助推乡村旅游

  宽阔的水泥路面直达村民院落,路旁各色花团锦簇、竞相争妍,白鹭在池塘明净的水面上轻轻沾脚……作为安州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田园观光示范村,近年来七里村依托葡萄等种植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邓步华是七里村返乡农民工,2015年回村创办“发阳农场”,“发阳农场”属安州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种植葡萄、无花果、草莓等超过300亩,丰果期仅葡萄就能收获50-60万斤,有了充足电力,他又建起了冻库。依托葡萄种植业,邓步华在2016年办起了集采摘、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家乐,冰柜、鼓风机、热水器、空调等用电设备一应俱全,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用电每月超过6000千瓦时,因而对用电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也高,4月21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塔水供电所副所长杨兵和员工邓为福走访产业户,刚到邓步华的农家乐,就拿出验电笔开始一一检查负荷开关和室内线路。“有问题给我们打电话!”邓为福指着电表箱上自己的电话号码说到。除了农忙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检查安全用电,平时他们也会定期上门服务,解决村民遇到的用电问题。

  2013年前七里村只有50千伏安、30千伏安的变压器共计7台,2013年后绵阳公司新投2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和2台500千伏安变压器,并改造低压线路13.4千米,满足村民生活和产业发展需求。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七里村用电量也稳步攀升,2015年达68万千瓦时,2016年更超过了85万千瓦时。

  七里村的葡萄种植面积达2500亩,除了葡萄种植,生态黑猪养殖、水产养殖、核桃种植、桃子种植等产业也方兴未艾。因种植业、养殖业有效驱动,现在村里初具规模的农家乐已有了5家,游客接待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利用七里村闲置劳动力,还能辐射带动周边连片发展,激发乡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市场活力。

  杨兵说,电力助推幸福七里建设,不仅在申请用电环节为产业户开辟绿色通道,后期更要持续跟进产业用电需求。考虑到未来旅游业发展,2017年绵阳公司又计划为七里村新增4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和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新增4千米10千伏高压线路。

  “从偏远七里到幸福七里,电力保障至关重要,我要给你们大大地点个赞!”七里村村委书记徐以祥竖起了大拇指。(王畅)

        信息来源:国网绵阳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