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国网广元供电公司对口受援的国网金川县、小金县等供电公司的在役设备老化严重、应急抢险物资匮乏,软硬件建设水平低,10千伏及以下配网线路老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农村线路、设备陈旧,停电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地理环境恶劣、工作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水平低等原因,部分新进人才逐年离职,造成金川、小金两家受援单位造血机能匮乏,电网维护能力严重不足。 根据受援单位国网金川县供电公司工作需要,广元供电公司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援藏帮扶小组,赶赴阿坝州金川县支援35千伏城关、安宁、撒瓦脚等3座变电站预防性检修、保护及试验工作,历经12天,于4月18日圆满完成此次帮扶任务。 长途跋涉 架连心桥 4月6日,援藏小组带着任务从广元向金川出发。沿途巍峨雪山展入天际、危耸云端,雄伟而壮观……随着车辆行驶,海拔越高,景色越美,氧气越稀薄,援藏小组欣赏美景的同时,身体也开始出现头疼,耳鸣、疲惫等高原反应症状。 抵达金川后,援藏人员顾不上一路舟车劳顿,也来不及适应高原上的恶劣气候,援藏小组一下车便到金川县电力公司应急中心开会讨论施工组织方案、时间节点及安全质量控制点。 “12天时间,要对当地城关、安宁、撒瓦脚3座35千伏变电站全站进行检查,涉及3台主变,几十面开关柜检修、试验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作为一名多次入藏支援的“老兵”,变电检修班曾昌杰十分清楚高原气候的多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便可能乌云密布。要完成工期,又要确保质量只有早起工作,抓紧时间,尽可能抓住天气晴好的时间段能够多干点便要多干点,发现的缺陷能够处理的就立即处理。 “哇塞,太美了!”望着车窗外,阳光下银峰素裹,灿然生光的雪山,第一次进藏的曹刚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然而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工作,让这个90后的小伙子全然顾不上欣赏眼前如画般的风景。 历艰排难 真情帮扶 “扎西德勒,扎西德勒!你们的到来可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这座变电站已经有几年没体检了。”4月8日,在金川县35千伏城关变电站的检修现场,金川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紧握住援藏队队长刘川的双手由衷感谢道。 “目前,35千伏城关变电站已经运行几十年了,设备老化严重,首先给检修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再加上藏区日照光线强、氧气稀薄,我们还要爬上变压器,扭螺丝等,这些都是高强度劳力,工作起来非常吃力……”谈起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援藏队队长刘川最有体会。 城关变电站牵涉到许多小水电,供电范围涉及金川县老城区、政府、医院等重要负荷,停电检修任务重时间非常紧。为缩短停电时间,援藏小组以缺氧不缺意志、艰苦不怕吃苦的战斗精神,连续四天,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累计发现并解决了该站35千伏母联开关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烧毁及出线电压互感器异响等缺陷23项。 35千伏撒瓦脚变电站是离市区最远,海拔最高的一个变电站,地处雪山层林之间,四周荒芜人烟。为了中午不挨饿,援藏队就自带方便面和热水,中午的午饭就吃“高原的泡面”。 “一早出门,带来的开水早就不‘开’了,再加上高原上的泡面根本泡不耙,大家也只能硬着头皮吃……”对于“高原的泡面”刘川印象深刻。 一边苦中作乐,一边“撸起袖子加油干”,历经12天的预防性检修、保护、试验工作,援藏小组累计发现并处理缺陷30余项。(杨海龙 杨笃君) 信息来源:国网广元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