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动力电开启致富大门

发布日期: 2017-04-13

 

  4月10日,内江市隆昌县石碾桥镇四农村10社,当看到鱼塘里的抽氧机不停地运转,因天气变化而担忧的村民张礼国心中的石头落了下来。“去年4月,因电力不足,带不起抽氧机,损失了10多万元”,张礼国说:“用上三相动力电后,近100亩的鱼塘用电完全不成问题,大幅度提高了鱼的产量和质量。  

【记者走基层】内江:动力电开启致富大门

  按照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作要求,2016年起,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加快推进小城镇(中心村)和“机井通电”工程建设,确保辖区内实现村村通动力电,服务内江市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共投资14307.92万元,完成155个中心村、井井通电工程项目,新增或改造变压器281台,新增变电容量41.54兆伏安。2017年,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将计划投资21066.95万元,实施229个项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供电保障。  

【记者走基层】内江:动力电开启致富大门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隆昌县李市镇坐落在隆昌县东南方,与重庆市的荣昌县和泸州市的泸县接壤,镇内绿色植被环绕,是生态养殖的福地。从内江出发,行驶了近2小时后,到达了李市镇大佛坎村的合顺牧业。

  刚进养殖场,一股泛着酸的发酵味儿便传了过来,只见地上晒着许多的秸秆,旁边放着几台粉碎机。走进母羊舍,黝黑的母羊或悠闲地躺在羊圈里或咀嚼着食物,可爱的小羊或乖巧的躺在母亲的身边或四处溜达,抬头望去,便发现屋顶上挂着为山羊过冬提供保暖的烤灯和不停旋转的无动力风球。

  2015年,曹丹与朋友在大佛坎村租地200亩,创办合顺牧业,通过半放牧半圈养方式养殖黑山羊。因黑山羊肉质细腻、膻味极小等特点、隆昌县喜食羊肉的习俗,黑山羊销路极广,经过几年发展,合顺牧业成为了内江市最大的山羊养殖场,可用电问题却深深困扰着曹单。

  “从开业开始,由于没有动力电,只能转供电。为提高饲料的成品率,要将原材料粉碎后,放在贮池中发酵,这对供电质量要求极高。”谈到以前的用电,曹丹苦不堪言,1000余头山羊需要大量的饲料,因为电力不稳,粉碎机工作不给力,经常罢工,只好错峰用电和人工搅拌。

  2016年,曹丹向供电公司申请新增业扩业务,供电公司立即受理了该项业务,安排员工现场查勘,2017年1月,供电公司为合顺牧业新架了2基电杆和500余米线路,为大佛坎村新增了一台220千伏安的变压器,自此,合顺牧业用上了稳定可靠的供电。

  在合顺牧业负责饲养和加工工作的张成文颇有感触,以前14个人忙得团团转,现在电压稳了,使用三相粉碎机加工饲料不但节约时间,饲料质量也提高了不少,再增加几百只山羊,也能轻松应对。

  站上山头,看着一头头山羊在山林间吃草,听着山羊“咩咩”的叫声和远处传来的火车的轰鸣声,曹丹说,电力充足了,用上了放心电,打算在山上开办农家乐,也准备购买大型搅拌机,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黑山羊销往全国更多的地方。  

【记者走基层】内江:动力电开启致富大门

从“用好电”到“用活电”

  因为“动力电”同样受益的还有位于隆昌县金鹅镇光照村的金鹅水果公园。

  4月10日,记者来到金鹅水果公园,工人们正在浇灌葡萄,清除杂草,栽种果苗,好一片繁忙景象。金鹅水果公园是四川优格有限公司打造的第7个观光农业园,占地面积达200多亩,种植青翠李、火龙果、沙糖桔等水果,实现一年四季水果不断供的愿望。

  金鹅镇积极落实政府招商引资的要求,利用城乡结合部的优势,创立“回家工程”示范基地,吸引大量公司和商人来该地投资创业,带动农村居民发家致富。

  跟随水果公园负责人郭东走进大棚基地,深绿色的果叶、淡黄色的花朵、淡绿色的果实不断映入眼帘,依靠动力电从河里抽来的水,通过黑色水管源源不断地流向园中,为植物提供不可或缺的营养。

  2016年6月,水果公园开始修建,建园初期,焊接大棚钢架需要使用三相动力电。郭东提交用电申请一周内,金鹅供电所便为果园新架了电杆2基,安装线路80余米,让用户用上了动力电。

  “在供好电的基础上,怎样灵活处理急需用电客户的需求,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金鹅供电所员工李祥兴介绍,结合乡镇发展规划,国网内江供电公司提前谋划,分批次实施村村通动力电工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因光照村处于“回家工程”示范基地范围内,2016年,国网内江供电公司为该村安装了变压器10台,新增容量1400千伏安,为光照村发展提供了较长时期的电力保障。

  “供电公司不仅服务好,而且效率快,对自己的支持非常大,使用380伏的动力电为两个共5000立方米的蓄水池蓄水、抽水灌溉果园,没有任何问题。 “郭东说,计划将基地打造成集采摘、垂钓、餐饮、住宿于一体的观光园,因为在内江投资非常有信心。

  国网内江供电公司运用“大数据”实时监测农村用电负荷,及时进行农网升级改造工作;简化业扩报装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用户办理业务,建立用电信息档案,量身定制节电方案,为他们节约投入成本;实施网格化服务模式和设立“农电诊所”,网格经理、“农电医生”上门检查线路,确保他们安全生产。

  在充足的电力供应下,“回家工程”示范基地项目从最初的5个增长至265个,增加就业2000多人,带动农民年增收近2000万元,成为了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创业、圆梦的乐园。(向莉莉 王春香 刘雪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