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三圣花乡,花团锦簇,游人如织。 3月24日这天上午,“刘家花园”老板刘端元正在组织员工准备明天3000多人的大型接待。这时,一名电工突然跑来报告,说那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的高压跌落丝具在冒火花。 “这还了得,赶紧找刘雄……”刘端元马上给刘雄打去了救助电话。 刘雄是国网成都供电公司三圣供电所所长,在接到刘端元的电话后,他和新来的副所长韦倩、员工刘泽忠,立即携带抢修工具赶到“刘家花园”那台专用变压器前排查故障,不到20分钟,高压跌落丝具修好了。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的东南部,一直以来以种植花草为主,是成都市著名的“花乡”。2003年三圣乡成为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地区之一,系国家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些年来,随着成都地区农村电网的不断改造升级,充足的电能和优质的供电服务不仅有效地助推了当地花草种植、销售和旅游业的发展,还为三圣乡成为西部大开发“成都模式”的领头羊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城乡统筹开先河 今年68岁的刘端元是当地农民,在城乡统筹试点之前,他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以卖花卖菜为生,收入不多。那个时候的三圣乡被成都人称为“外八乡”,即很穷很偏的地方。 1995年8月,刘端元突发奇想,大胆地将自己的家改造成了农家乐,起名“刘家花园”,可接待10余桌客人。他也因此成为成都“农家乐”第一人。1998年初,随着农家乐规模的扩大,他申请安装了一台10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提起这事,刘端元突然有些伤感:“现在的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跟那个时候相比,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已不确切了,那是真是一个在太空,一个在海底……变压器是安装了,但用了不到半个月,我就跑到供电局大哭了一场……” 刘端元之所以安装了专用变压器还急得哭,是因为那时全乡没有一个变电站,只有一条10千伏的胜三路,所用电源还是从附近的110千伏胜利变电站接入的,电网十分薄弱,再加上电力紧缺等原因,电压低、电器无法使用,停电限电更是家常便饭,刘端元的“刘家花园”举步维艰。 就在刘端元安装变压器的同一年,成都农网迎来大建设机遇。国家全面实施农网改造,成立了供电所,成都市的农家乐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步入了发展轨道。 2003年,成都市的农村改革悄然起航。三圣乡作为试点之一,开始建设“新农村”。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强力扶持乡村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并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创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五朵金花”——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篱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以及江家村的“江家菜地”。与此同时,三圣花乡的供电能力也在随之发生变化,10千伏电力线路从原来的1条增至4条。 刘端元和其他农民兄弟一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土地转让协议”。2004年, 刘端元将“刘家花园”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达79亩。当时的供电公司为了扶持他,特事特办,同意他“赊账”将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增容到了200千伏安。一年后,刘端元不仅还清了增容的全部费用,还收入了410万元。2010年,刘端元再次强势“扩张”,申请加装了一台50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这时的“刘家花园”占地面积已达到150亩,成为集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五星级”农家乐。 助推文化旅游成典范 2013年,成都农网开始变得坚强。220千伏三圣变电站成功投运,三圣花乡从此彻底告别拉闸限电。2015年,110千伏粉房堰变电站和110千伏银杏变电站的相继投运,更让三圣花乡从容应对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近几年来,成都供电公司先后在三圣花乡投资2380万元,新出10千伏线路10条,12.3千米;新投环网柜10台,柱上断路器4台,配电自动化改造柱上断路器7台。至此,三圣花乡10千伏线路达到17条,线路长度78千米;10千伏开闭所1座,环网柜25台,公变56台。 “掏心窝子说,三圣供电所的服务好得很,以前喊了24小时不一定到,现在是24小时随喊随到,我一年四季放心用电、敞开用电,2015年我的电费是86万元,2016年达到198万元……”刘端元感慨万千,“电力就是厉害,没有电力就没有我的今天……” 目前,“刘家花园”平均每天承办10场婚礼,11个大型会议和培训班,可一次性接待顾客3500余人,年收入达3300万元。不仅如此,“刘家花园”还正在附近兴建一个农村旅游观光产业园,面积143.83亩,并表示还要申请安装一台63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 成都市锦江区区委书记、区长陈历章说:“电力不仅促进了三圣花乡‘刘家花园’式的300余家特色休闲农家乐的诞生和成长,还助力了三圣花乡花卉、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0余年来,三圣花乡在成功打造了“五朵金花”后,又与白鹭湾湿地、秀丽东方、高成体育公园一起,构成八大主题景区;同时引进入驻了成都传化、三圣花卉基地、中国兰花博览园等现代农业以及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蓝顶艺术中心、画意村等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构建了乡村旅游产业支撑体系。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ISO9000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中国最美乡村”等荣誉。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15万元。2016年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7.16亿元。 服务经济转型再升级 2016年,成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和村村通、户户通动力电等民生工程的实施,更为农家乐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坚强保障。 谢春蓉是最早进入三圣花乡花卉市场的当地村民。1998年,她成立了成都市花乡花卉开发总公司,投资100 多万元建设了该乡第一个大规模温室,引进蝴蝶兰、鹤望兰、红掌等高档花卉,并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了一个高起点、多功能花卉科研开发、示范基地,公司还与广州维生公司商谈,落户三圣乡。资本、科技共同运作提升了花卉产业,充足的电力和快速办理业扩,以及“包片进村”、一次到位的供电服务为花卉基地浇水排灌系统、日光温室、保鲜库等提供了可靠保障。6年后,该公司年产值达到5400 万元,资产从成立时的100 万元增加到了2780 万元。与此同时,三圣花乡其他160多个花商、花卉公司和1300多户花农也在积极运作和快速致富。 2013年后,由于三圣花乡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土地价格连连上涨,部分花卉种植公司开始变花卉种植为花卉经销。 2016年以来,三圣花乡也逐渐将景区“农家乐”向“艺家乐”和民宿产业转型升级,景区的商业、交通、医疗、教育等正同时集结,向新的高端产业园迈进。 如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助力众多三圣花乡式的成都农村迈上小康大道,也助力成都农村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改革示范之路,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世界城市”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李泰运 鸿颖) 信息来源:国网成都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