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110千伏梅马线抗冰差异化综合技改工程进入组塔、放线阶段。该工程起于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的110千伏梅子坝变电站,计划新建38基新塔,拆除旧塔及砼杆26基,新建线路长度16.83千米,施工时间45天。 马边地处山区,交通条件较差,再加地理环境决定其气候不稳定,阴雨天气居多,给梅马线抗冰差异化综合改造工程造成材料运输、施工进度、人员协调等很多困难。 十七八吨重车靠人拖 110千伏梅马线抗冰改造区段平均海拔1300米,沿途道路经常发生落石、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人力牵引、推土机辅助、挖掘机牵引货车以及骡马、索道运输等办法,保证材料按时运输到位。 “不管是技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都是重体力劳动者。只要汽车遇到坡陡路滑着不起力的时候,大家就凑在一起把十七八吨的货车拉到启动为止。”工作人员说道,“运输材料期间,光汽车链条就跑断了10多根,轮胎也更换了无数组。” 住帐篷节约时间 受恶劣天气和复杂的地形影响,施工人员吃饭、住宿问题也是梅马线改造工程的一大难题。所有施工作业点与交通主干道的最近距离都在7公里以上,如遇降雨,特别是连日降雨,本身就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必会变得更烂更滑,让人举步维艰。因此,各作业组都选择就近搭帐篷安营扎寨,既有利人身安全,更能避免浪费时间。 即便如此,仍有4基塔至少要步行2个小时才能到达。施工人员必须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穿着高筒胶鞋踩着稀泥巴赶到工地,一直干到下午6时,晚上8点多才能吃到晚饭。 遇到蚂蟥最麻烦 “每天都要被吸血,不管你穿啥样的鞋袜,不管你衣服有多厚,皮带扎的有多紧,它都能钻进去,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说起干蚂蟥,所有施工人员都是一脸无奈。 已在工地干了120多天,26岁的梅磊颇有经验:“每当你感觉衣服鞋袜粘在身上,一般蚂蟥已经附体了。还不能硬扯,因为一旦把它给扯断,后果更严重。”最好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用烟头烤,一受热,蚂蟥都会脱落;另一种是就让它任性地吸,等它完全吸饱了后就会自行离开。但不管你用哪种方法,都会不断流血,因为被蚂蝗吸过血的地方都会造成局部红血球的损坏,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止血。 为了科学应对强烈的感应电流,项目部在采取增设工作接地线、临时接地线和临时接地体等常规措施后,还在感应电流特别强烈的地段,让施工人员身穿全套屏蔽服,有效避免电击伤害,为梅马线抗冰差异化技改安全施工保驾护航。(王杨捷、袁琪编辑:廖晓丹) 信息来源:国网乐山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