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都在达州,气都的心脏在宣汉。”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当地话。四川省达州市因普光气田和川东北气矿被誉为“中国气都”,而普光气田和川东北气矿则坐落在达州市所属辖区宣汉县境内,被称之为气都的心脏。 达州市的天然气化工企业等高危重要电力客户多达38家,多年来,国网达州供电公司坚持每季度至少走访一次高危客户,并针对实际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确保客户安全可靠供电。 气田开发灯火辉煌,24小时生产。 普光气田开采面积为1118平方公里,资源量为8916亿方,是我国投产的规模最大、丰产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装气田,被国务院列为“川气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宣汉县则是“川气东送”的起点。 3月20日上午,记者与国网宣汉县供电公司相关人员一同前往中国石化普光工业园区走访,了解高危客户的用电需求。 据了解,自普光气田2007年建成后,陆续有企业在此投资建厂,为更好地管理和规划,2008年成立了工业园区。该气田不仅担负着“川气东送”的国家重要任务,同时还要为园区其他企业提供天然气作为基础生产能源,是园区内当仁不让的龙头企业。 国网宣汉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陈小华说,为了保证普光气田用上优质可靠的电能,国网达州供电公司专门以220千伏的双回线路作为保障。普光气田是宣汉县供电公司服务的高危客户,每月电费所占比例达全县电费的三分之一。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专门在工业园区设立了园区供电服务站,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疑难问题。 “供电公司对我们园区的建设发展支持很大,普光气田2007年建成,今年整好10年,期间从未发生一丝一毫用电故障。”园区工程建设部经理严英波说。普光工业园区对电力供应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生产线所运行都是高尖端科技的各项设备和仪器,电力在传输过程中若频率波动时间超出了设备允许范围,哪怕是超出0.1秒,设备就有被彻底损坏的可能,整个气田的正常生产工作就会瘫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国网员工走访高危用电客户 国网宣汉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责向芳告诉记者,因园区企业逐年增多,用电需求和用电负荷也逐渐攀升,在积极了解客户用电需求、定期回访、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向各个企业员工发放安全用电资料,讲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保证人人做到安全用电入脑入心。 当天下午,在与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电气部经理李昂的交流中了解到,该厂每天实行24小时不间断生产,特别是晚上,除了生产所需的电能外还需要充足的厂区照明用电,职工生活用电,用电负荷也相对白天有大幅度的上升。 国网达州市蒲城供电分公司总经理曾伟说,随着该厂24小时生产线不间断生产,电力也要24小时不间断供应,若是在夏季还将开启对设备进行降温的冷却装置,这无疑是对电力公司的巨大考验。为更好地服务高危客户,国网达州市蒲城供电分公司用4条35千伏线路作为该厂的专用供电线路,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用电需求,供电可靠性达到了百分之百。除此之外,曾伟作为客户经理,在3.15当天积极主动走访客户,与客户保持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客户用电需求,做到让客户用上优质电、放心电、可靠电。 达州公司在服务的高危客户里除了气田、气矿还有大型化工厂,除了坚持每季度至少走访一次高危客户之外,针对化工厂的特殊性,还定期开展各项演习。 3月21日,国网四川达州供电公司针对拥有天然气化工企业众多高危客户的实际,举办“化学气体泄漏”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接到报警后,供电员工迅速集合,穿上防化服和绝缘靴,戴上防毒面具,赶赴5公里外的玖源化工厂现场紧急处置。 紧急出发,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 当日上午9时18分,达州公司所属斌郎乡供电所接到玖源化工厂打来的紧急抢修电话,告知需要紧急停电才能避免化学气体泄露污染周边环境。放下电话,“今天的抢修对象是化工厂,除了带好所需工具之后还要穿好防化服,带好防毒面具,大家清楚没有?”所长李波向各位成员下达任务。 在化工厂内,只见电力员工娴熟地操作,从放下抢修电话到停止厂区电力供应整个演习只用了十五分钟。“演习非常有必要,电力是我们厂安全生产的关键,一个小时的用电量就高达9000千瓦时,生产设备均属于高温高压,生产环境也是易燃易爆,所以和供电部门紧密沟通,加强交流,制定各项应急预案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该厂电气中心主任周健说。 国网达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何平表示,演习是为了在和客户加强交流,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同时检验员工处置应急故障的能力,体现了国网员工良好综合素质,展示国网公司良好品牌形象,当好中国气都的“电保姆”责无旁贷。(文/图 徐浩洋 李庆 王鸿基) 信息来源:国网达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