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回头”看见山外山

发布日期: 2017-03-23

 

  测距仪,安全帽,水杯,雨伞;红笔,竣工图,杆位明细表。

  吊桥,独木桥,乡村路,高速路。

  3月19日至21日,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在南江县开展2015年农网改造新增项目“回头看”,复核已经改造过的原小水电供区桥亭乡马梁村、流坝乡梅岭村工程。

巴中:“回头”看见山外山

  “零号杆至1号杆档距63米,对不?”

  “图纸上62。”

  “1号杆至2号杆154米。”

  “图上132米,少统计22米!再测量一次,确保准确。”

  “清理下材料,你数我核对?”

  “好的。”

  “这把拉线未防腐,电杆基础要夯实。”

  “要得,我把图片拍下来,马上安排人整改。”

  无论高压还是低压,无论主线还是分支线,他们都坚持基基到位;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阴雨天气,也天天早晨8点出发,晚上7点收工。

  第一天,趟小河,走吊桥,钻山林,在农田里种庄稼的人们热情的问候声中,婉言谢绝“吃了饭再走”的好意,忙碌的脚步没有停下。完成当天预定的目标后,在车灯指引下,愉快地踏上回家的路。

  第二天,最艰难的任务要数梅岭村3社变压器各支线的复核工作。其中的二线近两公里线路,十基电杆,沿陡峭的山路直通山顶大白岩。大白岩,站在山下仰望,高大的白色岩石,耸立在山顶,似指引路人的座标,尾端杆就在那里。

巴中:“回头”看见山外山

  从图上看,有两档线超过了五百米。为了准确核实,他们拄着临时在路边拾来的树枝当拐杖,手脚并用,沿着仅能容下前脚掌、无穷尽的“之”字路向上攀爬着。

  抬头,能够看到同事那用力蹬着的脚;回过头,只见身后同事的头顶。后脚跟绷得生疼。不一会儿,汗水就湿了后背衣服,个个脸上红扑扑的。

  “以前我们施工的时候,材料全部是人力肩扛或背上去的。最顶上那根电杆运到位,大概用了一周时间。”走在前面的技工黄师傅一边介绍着,一边还不时吼几句山歌,引得山腰人家的狗发飙似的叫。

  “你们又来看线路了吗?进屋来歇歇,喝口开水再走嘛!”路过仅有的3户人家,家家的老乡都这么热情。

  为了在天黑前走到最后那基杆位并顺利下山,他们都没敢多歇。实在走不动了,在路边靠着山坡擦擦汗,又继续前行。两个小时后,来到了大白岩。

巴中:“回头”看见山外山

  站在岩上俯瞰,山腰那一小块覆盖着白色塑料薄膜的土豆田,格外显眼。笔直的线路,顺着山坡通向山下,优美而规则的典线,在夕阳下分外漂亮。远处的大山,层层叠叠。这番美景,他们谁都没有在意,一门心思的想着工作,专心致志的干着工作,直至工作完成。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为了防止跌倒,他们拄着拐杖,弯着腰,眼睛几乎盯着地面,一步步往下“滑”行。同行的彭义财体型偏胖,走到半山腰,疼痛的膝盖让他时不时掉队。大家走一段,相互回头看看,始终保持在视线范围内。傍晚19时10分,安全回到大公路上。

  第三天,早晨3点整,他们又准时在公司门口集合,开始又一天的忙碌,似乎忘记了前一天的劳累。(魏建英)

  信息来源:国网巴中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