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110千伏木头变电站投运;1970年5月,110千伏清溪变电站投运;1987年3月,220千伏复兴变电站投运……3月20日,笔者翻开国网达州供电公司目前运维的86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健康档案”,发现其中运行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老变电站多达30座。 这些老变电站在确保达州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支撑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由于其“年老体弱”,给后期运行维护带来诸多困难。达州供电公司精心呵护这些老站,完善大修技改、建档“体检”、定期特巡等举措,让老站永葆青春活力。 健康档案 熟知设备运行状况 3月20日一早,达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一班班长彭兵和两名同事,来到复兴变电站进行巡视,完善“健康档案”。该站是达州供电公司投运的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投运的时候,我也参与了的,那年我才25岁。”彭兵边走边和笔者谈到,“没想到一晃30年过去了,我都快退休了,这个站依然保持着健康水平。” 复兴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30年,至今仍担负着达州市主城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的供电任务,得益于达州供电公司几代运维人员的精心维护。针对上个世纪70、80年代为满足“三线建设”用电而集中建设的老变电站,达州供电公司根据其运行年限,量身打造“保养”方案。 “我们员工每年要定期体检,并建立一份属于自己的健康档案,我们的每一座老站也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包括地质灾害、设备缺陷、家族式缺陷、辅助设备缺陷等系列记录。”变电运维工区主管陈怡松介绍,通过健康档案,对所有老变电站设备运行工况实现了全方位管控。 针对老变站在迎峰度夏、度冬等用电高锋时段极易出现的动静触头、套管、线夹连接处发热现象,变电运维人员采取红外测温常态化,无论例巡、夜巡、特巡、全面巡视,对站内老旧设备、重负荷设备、供重要客户设备进行测温,并建立红外成像图库,定期对比数据变化,实现了对隐患缺陷适时预判。 定期巡检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达州供电公司老变电站分布在通川、达川、宣汉等6个片区,分别由变电运维室下面的6个班组进行日常运行维护。 由于老变电站当年建设标准和设备水平的局限,特别是土建、基础构架、设备选型、辅助设施配套等与近年来新建变电站有很大的差异。达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通过定期巡视检修,及时消除设备安全隐患,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今年1月24日,变电运维人员带队开展春节特巡时,发现220千伏复兴变电站202号主变202开关A相CT漏油。当时离春节还剩三天时间,如不及时消除隐患,将会造成2号主变非计划性停电,严重影响到达州中部220环网供电可靠性。在发现隐患后,现场巡视人员及时上报,并在第一时间消除了隐患,保障了春节期间可靠供电。 在对老变电站缩短巡视周期的同时,运维人员每年定期联系检修、高压、继保、直流等专业人员针对老站内的重载设备开展一次专业巡检,对老变电站全方位、无死角、老遗漏的彻底体检,将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列表存档,根据轻重缓急纳入停电检修统筹平衡。 大修技改 提升设备智能水平 近年来,为切实提升老变电站设备健康水平,同时也是满足智能运检体系建设需要,达州供电公司分轻重缓急对老变电站设备进行大力改造。十二五期间共投入资金约8300万元,对运行超过40年以上的110千伏木头、官渡、盘石、塔沱、清溪等15个站的主变压器进行增容改造和吊罩大修、对老旧GG-1固定式开关柜进行整体更换、对老旧保护进行全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切实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设备智能水平。 在达州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调控室主管林涛一边演示一边说:“以前变电站内设备运行情况要靠现场值班员巡视发现;现在通过调度监控及视频系统就可以初判到设备运行的一、二次状况,若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通知运维人员进行快速处理。”笔者看到,调度员只需动动鼠标,这些老变电站内的一次运行状态、二次保护情况,站容站貌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达州供电公司在全川率先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工作,对变电站保护、电源、自动化、通信、信息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大力提升设备技术水平。通过一系列大修技改,截止2016年,达州供电公司所有变电站无人值班率100%,视频监控覆盖率100%、保护光纤化率100%,全部实现了设备巡视、操作、维护一体化管理,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人力成本,还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十三五期间,达州供电公司将加大推进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运维工作效率和设备状态管控水平。通过网络化集中五防系统、PMS系统移动终端、远方程序化操作、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变电站视频辅助集中监控系统、冷凝除湿装置等一批新系统和新技的逐步应用,将大力提升变电运维管理质量和运维效率,真正实现科技减负、智能减负。(王鸿基) 信息来源:国网达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