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电力助羌族同胞奔小康

发布日期: 2017-03-21

 

  3月17日,国网北川县供电公司收到一封特殊的信件,信是由擂鼓镇南华村的全体村民送来的。

  “南华村的全体村民感谢您们周密安排、细致施工、放弃休假、加班加点为我们完成室内照明线开路的改造,让我们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致富电”。这是信件内的小段,句句真情实感、字字饱含真情。

  汶川5.12特大地震后,北川县异址建了新县城,且目前已是5A级风景区。但县内偏远的边陲小镇上依然存在一些贫困村落和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擂鼓镇的南华村就是十里八寨出了名的贫困村,也是重点扶贫的对象之一。

绵阳:电力助羌族同胞奔小康

  精确落实  用上安全电

  南华村地处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的西南面,海拔1900米以上,幅员面积20.6平方公里,居住着111户278人,居住以单家分散独居为主,无集中院落,房屋多为木结构羌式吊脚楼。

  2016年,县政府鼓励南华村民返乡置业,尽快实现该村脱贫摘帽。该村80%以上的房屋为木质结构,室内线路使用年限均已超过20年,极易发生电气火灾。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国网北川县供电公司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进行现场查勘,精心筹备电力扶贫工作。自2017年2月底,该公司为南华村42户贫困户安装室内线路、灯头、灯泡、插座等,使他们用上了安全电。

  精心服务  用上放心电

  “李管家,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来处理,我们老两口今天晚上只有黑灯瞎火的过了”。说话的是凤阳村的高登福,由于家里线路短路突然没了电,高大爷拨通了李管家的电话。李管家不仅为他们检查了室内电路,还顺便为高大爷更换了灯泡。这是国网北川县供电公司服务贴心服务客户的一个缩影。

  在北川县6镇17乡里有76名这样的电管家,走村串户宣传安全用电知识,爬山涉水清理线路障碍,24小时温情服务解决羌族同胞的用电难题,切实做到“你用电、我用心”,实现了农村客户与城市客户的服务均等化。

  精情发力  用上致富电

  “以前照明、看电视都要用稳压器,推磨要背到河坝头去推,遇上雷雨季节停电只能给猪吃整玉米粒,现在用电真的太方便了,电压稳定了我们自己添置了磨面机,真的很方便”。家住擂鼓镇的七旬大爷周开明感慨地说,在这里居住了一辈子的周开明对用电最有发言权,见证了照明低电压用电改为稳定可靠的动力用电。

  2016年,通过农网滚动改造,国网北川县供电公司为擂鼓镇的大田村和跋山村新增台区4个、架设10千伏线路3.5千米、低压线路11.55千米,改造到户表计并安装101户,大大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现在电压稳定了,计划今年再租一些地来种羊肚菌,以前用煤烘烤羊肚菌,菌类上有一股煤炭味,现在用上电,味道没了品质提升了,销售也更顺畅了,一斤能卖上80元,烘烤后一斤市值在1000元左右”。民涅蔬菜合作社的张明富如是说。

  大美羌城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看见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了,大部分羌族同胞又返乡回来置业,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道路。

  据了解,国网北川县供电公司精准扶贫电力客户,对北川县辖区内的93个贫困村建立了台帐,有针对性地逐一开展电力扶贫工作。2016年投资5838万元,已架设10千伏线路24.2千米,低压线74千米,安装变压器33台、容量达2600千伏安。2017年计划投资4115万元,计划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北川县农村地区电网改造,目前正在加快进度建设变电站,电网结构不断优化,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为羌城贫困村全面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

        信息来源:国网绵阳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