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喘着气,抬头远望,110千伏赤太线21号塔巍然屹立在半山腰处。此时,山间的雾气仍未消去,铁塔在薄雾的笼罩下显得亦远亦近。队员杨彬耸了耸工具包,酸麻的肩膀得到一丝缓解,而后继续前倾着身子,大步向前迈进……这座走了一个半个小时仍不是个的大山有个响亮的名字——剑门关,“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千七百年前,蜀汉大将姜维率兵3万抵挡钟会10万大军的地方正是此处。 2月21日8时,国网四川广元供电公司4名检修人员来到剑门关脚下。“今天的工作是完成山上21号至26号6基铁塔防鸟刺的安装,注意检查工具、材料是否带齐,今天风有点大,登高时一定要踩稳抓牢……”搬运工具下车时,工作负责人蒲志泉向队员们交代了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 “师兄些,走慢点,有点跟不上了。”一个小时的登山后,来自海南,未走惯山路的张栋体力上明显有点吃不消。眼前七拐八绕的林荫小道,头顶群峰峦聚的剑门雄关不由让他大口吸气,由于徒步行走时间较长,张栋开始怀疑是不是走错了方向。 “彬哥,你确定路没走错,这都走了快两个小时了,我怎么感觉方向不对?要不歇口气吧。”又半个小时过去了,张栋开始提醒杨彬是否理一理方向。“应该没错吧,去年地网改造我才来过,估计快到了。”走在最前面的杨彬此时也是满头大汗,工具虽然背的相对少点,但找路的前锋任务落在了他一人肩上。就在去年8月,赤太线21号塔的地网改造中,由于迷路,他硬是在剑门关的树林间折腾了2个半个小时才最终找到铁塔,按理说算是比较熟悉了。但随着身后队员次数渐多的疑问,他也渐渐怀疑路走错了,但又觉得似乎本要走这么远。 “啊!路没走错,我到了,快来哦!”伴随响彻寂寞山谷的一声大吼,走在后面的检修人员知道目标离得不远了。十余分钟后,余下4名队员也陆续来到21号铁塔脚下。整理带电传递绳、准备工器具、系好安全带……较先赶到的2名队员经过短暂休息后,便自觉地干起活来。“注意踩稳抓牢!”登杆前,班长蒲志泉又一次强调。 熟练的操作下,十五分钟不到,塔上的杨彬、王平完成了2支防鸟刺的补装。而后两人又顺着架空线的延伸,远眺22号铁塔,以便找到去时的道路。站在40米高的铁塔上望山脚下的公路,车辆如同蚂蚁一般爬行。“太高了,难怪不得要爬两个多小时,不过还好,剩下的3基都是平路,还有2基是下坡路。”下到地面,王平向班长汇报情况。 随着装在铁塔上的防鸟刺慢慢变多,工具包就变得越来越轻,工作也越来越顺,比起爬山时的劳累,队员们顿感轻松了一大截。但即便这样,当完成第五基铁塔的工作任务时,时针已指向15时了。 “哎,今天的工作任务总算结束了,我手机计步器显示走1万6千多步,毫无悬念又是朋友圈第一了。”工作结束后,杨彬逗趣地说道。(张超 李恒惠) 信息来源:国网广元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