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金花山上迎新年

发布日期: 2017-01-24

 

  “普照打古应琵琶,神灯照见磕石丫,薄刀砍断雷拱背,媳妇伸手摘金花。”一首民间顺口溜形象地把四川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的普照山、琵琶山、神灯寺、磕石丫、薄刀岭、雷拱背、媳妇岩、金花山等几座大山名字串联在了一起。

  打古镇地处川南山区,境内风光迤逦,山高林密。

  金花山海拔700多米,春夏蛙鸣蝉叫、鸟语花香;秋冬来也是碧水清波、满目苍翠。来龙村5个社、250多户人家,1500多位村民就生活在这青山绿水之中。

  冬日里的斜阳把金花山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红晕,一条条新建的电力线路连接着山间的红墙碧瓦,一台台崭新的变压器静静地为山民带来光明,助他们走上小康路,过上新生活。

  这里是国网泸州市纳溪供电公司2016年农网改造、助力山区脱贫致富的主战场之一。

  农历新年就要到了,金花山上热闹起来,八方游子归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大山深处亮起来啦,安享农网改造带来的实惠。

泸州:金花山上迎新年

  生拉硬拽 电杆上高山

  来龙村沟深崖高,交通条件差,农网改造施工环境极其艰难。山里两条土公路又窄又陡,施工在多雨的秋天进行,三天两头下雨,公路被山洪冲得坑坑洼洼,汽车无法通行,电杆运不进山,原本可指望的两条交通动脉却变成了一对拦路虎。

  眼看工期一步步逼近,怎么办?施工队伍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一个土办法。用一台报废汽车的桥架,在上面焊上两个撑足抱箍,吊车把电杆吊上去捆绑好,在履带铲车的保险杠上系上牵引绳,开动铲车慢慢往前拖,上坡时倒还可以,可下坡时钢丝绳没有支撑力,电杆就抵在铲车上无法前行。深夜紧急召开现场“诸葛会”,第二天又尝试着进行“技术改造”,用角钢做牵引,既能牵引电杆,也能支撑电杆不抵铲车。

  空车返回时,就得一边走一边修路,单是来龙一社转运60根电杆,一台铲车、一台吊车就整整用了七天时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电力员工用智慧和毅力、用信心和决心,奋战二十余天,终于把300多根电杆运进了来龙村,战胜了这对拦路虎。

泸州:金花山上迎新年

  电杆立上手扒岩

  来龙五社新建的10千伏线路,从云回一社的云回寺经云回五社的手扒岩到铜锣田,全长1.5千米。在云回寺的4号杆跨越到云回五社手扒岩的5号杆,档距为410米,两边是悬崖峭壁,人无法到达谷底,放线成了摆在施工队面前的一道难题,打炮牵引、无人机放线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他们就采用土法上马,分别在对岸用4平方毫米的尼龙绳栓在石头向谷底抛去,二人绕道去谷底,将2根4平方毫米的尼龙绳接通,牵动10平方毫米的牵引绳,再牵动25平方毫米的牵引绳,逐级将LGJ-70导线牵引到对岸。

  许多电杆、拉线坑都是岩石上开凿的,他们要用电镐一钻一钻地 打,一个坑一个坑地敲,有的电杆立在悬崖边,有的立在峭壁上,其难度可想而知。想尽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在金花山之巅新建10千伏线路3.3千米,新增1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更换1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改造0.22千伏线路28.6千米,改造下户线7.5千米,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崭新的智能电表。全部工程分别在2016年国庆和2017年元旦节投入运行,崭新的电网给村民带来了崭新的生活。

泸州:金花山上迎新年

  决战红岩子

  在云回四社的半山腰上的红岩子,住着两户人家,翻上红岩子还要用两根八米电杆。红岩子通往山外,左边是一条废弃的水渠,弯弯曲曲,电杆根本就抬不上去。右边是一条仅有一尺多宽的茅草路,跨沟上坎,起伏不平,这也就是抬电杆的唯一路径,抬一根电杆一般只需要8个人,可是抬这两根电杆就用了16人之多,电杆前后都用麻绳系着,爬坡时2个人在前面拉,增加牵引力。下坡时后面工人拉着绳索,防止电杆往前坠。遇上斜坡就由4个人用钢钎或木棒别着电杆,防止滚下悬崖。大约两公里路程,两根电杆就抬了两天时间才抬了两天时间才抬上了红岩子。

  目睹这一切的村民王开福激动地说:“你们为了我们两户人用电,真是费尽了周折,用尽了力气。”

  欢天喜地迎新年

  从前,他们为电而发愁,家中除了几只忽明忽暗的电灯泡外,就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用电器。今天,他们纷纷把电冰箱、大彩电、洗衣机、打米机等家用电器搬进深山。

  “电网改造了,电能质量好了,家用电器也该更新换代了。”云回一社邓生财就迫不及待地把原来的17寸电视机换成了50寸的液晶大彩电。

  “我家也买了电冰箱”。

  “我家也买了打米机,春节前还准备买一台冰柜呢!”

  “这电能质量好了,生活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邓佳云、陈生树大爷与村民小组长刘德贵聊起农网改造那个高兴劲简直是不言而喻。

  来龙村外出务工的村民喜闻家乡进行了农网改造,早已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急急忙赶回家置办年货,购买家电,准备热热闹闹地过好农网改造后的第一个春节。

  来龙五社邓生全在农网改造后建起了第一座楼房,也是大山里的第一座砖混结构的小洋楼。农网改造后用上了优质电、为他搅拌混凝土、剪切钢筋等助了一臂之力,节约了不少劳动力和人工费开支,邓生全打心眼里高兴,农历腊月十八这天,新居落成着实热闹了一番。

  邓生全在一阵阵鞭炮声和欢笑声中贴出了一副对联,上书“勤劳致富建新房高高兴兴,农网改造迎新春快快乐乐。”横批是“逐梦小康”。(赵元普 刘益川)

  信息来源:国网泸州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