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国网四川电力成都“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刘源 1月13日,国家电网公司传来喜讯,国网四川电力成都“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刘源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荣誉称号。 “荣誉是肯定,也是激励。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善小而为’的精神,真诚兑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承诺,把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更多人。”在参加了国家电网公司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后,刘源这样说。 刘源,这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先后从事过用电营销、变电检修、人力资源管理、配网抢修等多项工作,多年锻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十二年来,他恪守“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承诺,全身心投入到日常抢修、社区服务、帮扶弱势群体工作中,始终坚持“模范引领、善小而为、创新驱动”。他和队友们累计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30.75万余次,参加志愿服务2.35万余次,保证了辖区内数百万户居民用电无忧,被辖区居民亲切地称为“电力110”。 十年帮扶帮孤寡老人解难题 “快进来,先喝口水,我估摸着你们这几天也该来了。”2016年9月28日,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北路4号院门口,86岁高龄的叶曦老人翘首盼望着刘源的到来。 两人的缘分还要从十年前说起。那天,气温达到30多摄氏度,叶大爷家里开关跳闸,空调等设备无法使用,老伴感到身体不适。急得团团转的叶大爷突然想到打电话给供电公司的党员服务队。他从社区问到电话号码后,拨通了电话。十几分钟后,刘源来到叶大爷家,帮助排除了用电故障。了解到老人的儿女在外地工作,加上年事已高,视力减退,行动不便,刘源决定将老人定为长期帮扶的特殊对象,尽力解决他生活中的困扰。 时光荏苒,10年过去了,党员服务队的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每个月上门看望叶大爷等46户帮扶对象,成了刘源和同事们的例行工作。 细心的刘源发现,帮扶的老人由于年纪大了,听力不好,经常听不到门铃。于是,他利用专业知识,和队友一道发明了一种能够发光提醒的电动门铃,安装在老人们的家中。此后,根据老人们的使用反馈,刘源多次对门铃进行了改进,从最初的有线到无线,从只闪灯到如今的闪灯声响振动功能合一,如今第三代“爱心闪灯门铃”已经安装在成都237户老人家中。 “有困难,找刘队长。”在武侯区的很多老人看来,什么问题都能够找刘源帮着解决。 服务民生老旧院落换新颜 老旧院落电力改造是成都市重点民生工程。每逢用电高峰期跳闸、线路故障冒火花等困扰着不少老旧小区居民。 近年来,刘源带领队伍主动收集整理老旧院落用电问题及相关信息整理,多次会同武侯区、青羊区两区政府共同查勘现场确定了2016年改造项目共计125个老旧院落,其中武侯区62个,青羊区63个,合计户表改造用户9531户,新建变压器台区13个,并与12月率先完成了所有改造任务,让老百姓用上安全电、稳定电、放心电。 “以前经常跳闸,夏天都不敢开空调。”家住武侯区小学路新6号小区的居民刘大姐告诉记者,这些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当初建设标准低,也长年缺乏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少,自从换上了新的变压器和电表,用起电来也放心多了。 老旧院落户表改造工程后规范整洁的线路布局有效提升了小区院落的整体形象和院落居住环境,院落用电环境得到根本解决,消除用电安全隐患,分户计量、分户控制的智能电表让居民用电更透明,邻里之间再不会因摊分电费而不愉快;更换了大容量变压器、全新大线径进线,也彻底解决了冬夏用电高峰期过负荷跳闸的问题,消除了线路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空调、取暖器等电器不再是摆设。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了电费回收工作,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工程。 精准帮扶 真情实感暖人心 刘源从日常工作和社区走访中了解到,社区中有很多待业的困难群众,有劳动力但缺少一技之长,想就业却难就业。此后,这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他在想可以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帮助这些困难群众,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脱困。 刘源提出通过开展电力提智精准帮扶,让困难群众通过电工培训获得电工技能资格实现再就业,想以这样一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困难群众, 说做就做,2016年4月份起,他就多次组织协调成都市总工会、武侯区总工会和肖家河街道办事处进行沟通协商,制定了《“精准帮扶传技就业”实施方案》。刘源现场为群众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前的电工基础知识和电力基本常识培训,与他们一起工作经验分享和交流,并鼓励他们,最终帮助14名下岗工人取得了电工进网许可证,为他们到社会中应聘相应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敲门砖”,他们也逐步获得了物业、兼职消防员、保安等工作。 2016年10月,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凉山州喜德县阿吼彝族村。他带领着党员服务队队员在阿吼彝族村,连续一周的艰苦奋战,顺利完成阿吼村2个村民小组,共计30户农户房屋老旧线路升级改造,保障了老乡们的安全用电。 爱心助学圆贫困儿童读书梦 2005年,成都供电公司员工捐资70余万元,在革命老区四川仪陇县果山乡建设了一座希望小学,同时号召广大员工对口资助家境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 “就在我们全家捉襟见肘、举步艰难的时候,是您给了我们希望,让我顺利读完小学,也让我的自信心大增。”2015年6月,刘源收到了果山乡希望小学的孩子程美玲的信。程美玲一家由母亲照顾3个儿女,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维持,小美玲心疼父母,几度想辍学分担家庭重担。就在这时,刘源为小美玲捐款,让她得以安心继续学业。 刘源经常会给小美玲打电话,了解她在学习上的进步以及成长的烦恼,帮她疏导思想上的“小疙瘩”,鼓励她好好学习、改变命运。小美玲也很争气,以全班第一的好成绩顺利考上了初中。 除了小美玲,刘源还长期资助了大凉山雷波县大坪子乡中心校的彝族儿童卢小林、甘孜石渠县的藏族儿童查珠。“这些孩子让人心疼,或许一点微小的帮助,就可以改变他们的人生。”刘源说。 每年,刘源都会带领队员到山区二十多所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活动,为孩子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送去学习用具和体育用品,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这样的活动坚持了十多年,从未间断。(巫京励 刘杰 周书雅) 信息来源:国网成都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