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小小天麻要出山

发布日期: 2017-01-13

 

  我是一颗小天麻,三个月前刚刚出生在美丽的光雾山风景区四川南江寨坡乡溪口村老山林肥沃的黑土地里。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大家子簇拥着,一天天长大。冬日的早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杈斜照到厚厚的树叶被子上,感觉身上暖暖的,一点儿也不冷;薄薄的白霜被太阳一晒,立即融化,顺着树叶流到了我的嘴里,清凉而甘甜……

  “哎,你这娃,出生的真是好时候哇。”天麻爷爷理理腮边的白胡须,满面笑容。

  “为什么呢?”我天真地问。爸妈相视,笑而不语。

巴中:小小天麻要出山

施工现场

  “为什么?昨天没听见山顶山下有什么声音吗?还不懂人们说的啥意思吗?你这孩子,等你长大就懂咯!”爷爷说话总是喜欢“卖关子”。别看我小,其实我啥都懂,不就是牵电线的事儿吗?昨天山上、山下那些穿橘红色衣服、戴着黄色帽子、背着电工包的人,半个月前就认识他们了。他们是国家电网的农网改造施工队,为了山背后5社张良碧爷爷他们两家人照上电,已经忙碌了好多天了。我们家所在这地方,山又高又大,一座连一座,树大林密沟深,十分隐蔽,平常连个过路的人都没有,好寂寞。听爷爷说,以前,人们祖辈都是靠松光火把照明,后来山下建了个小电站,大家砍树来支撑,细细的电线牵到各家各户,才有了电灯微弱的光亮。可是,一遇大风雨雪天气,树杆子吹断了就照不上电;或春天、冬天不下雨,沟里没水不能发电,大家就只有“打黑摸”。

  “小子听好了,爸给你上一课。”老爸拍拍我肩膀。他说,在我出生前的两个月,山里才通了水泥路,核桃、板栗、黄羊等才能送到外面去换钱。去年,扶贫工作队到溪口,为大家寻找发家致富路子,发现土地肥沃,带来了天麻家族新品种。人们起早贪黑,忙碌大半年,终于有了第一次意外的收获。有的勤劳家庭卖出天麻三、四吨,一年就脱贫了;有的家庭最少产出也有几百斤,全村收入一两百万,家庭生活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当然,有了新品种,人们就忘记了爬坡上坎钻山林来找我们了。

  “村上张书记说了,路通了,种天麻有前途了,但还要看得更远,将种植的‘宝贝’深加工,就可以卖更多的钱。”深加工没有稳定可靠的电那是万万不能的。那些已经成朽木、斑驳的树电杆,那些细得只有半个筷子头那么粗、不间不知道打了多少个“结”的电线,照明用电都不能满足,如何谈发展经济呢。

巴中:小小天麻要出山

无人机放线

  山后张良碧爷爷老两口都七十多岁了,一辈子从未用过电。这不,远嫁他乡的三个儿子们去年置办了个什么“光伏发电”,由于山里冬天光线不好,连一颗灯泡都带不亮。老伴儿想看电视,只有翻越两三个山头,到山下河边的人家里去看会儿。他们家那么远,电杆都要七、八根,空着手走上去都要两个小时,谁把电杆、电线“抗”得上去。

  “这下老俩口睡着都要笑醒咯。你们没听施工的人说吗?其余几根电杆已经装好啦,等我们头顶上这段最长的线弄好后,一天时间他们家就通电了。”奶奶说。

  “还别说,他们真聪明呢。电杆那是水泥钢筋制成的吧,既笨重还不能磕、不能碰的。用上专门加工过的钢管材料,还不是照样解决了运电杆难的问题。国家电网的人,让老俩口可以安心在家里看电视了。”妈妈似乎还懂的不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惹得小天麻弟弟更好奇了。它伸出脑袋想看个究竟。

  在山上山下二十多位技术工人和老乡们期盼的眼神中,不断传来电动钢锯“呼呼”的声音,四百米开外的中间山梁上,冒着蓝色的轻烟。随着“顺山倒咯……顺山倒咯……”的呼喊,被放倒的树 “啪啪……”掉下了山坡。从山下河沟边电杆旁向对面山上望过去,一条笔直的通道直通向山脊,让人眼前敞亮。“可以放飞机啦!”负责人一声令下,早已对好信号的无人机拖着红色的“尾巴”(绳子)稳稳地向对面山上飞去……

  这个项目2016年9月初进场勘察定点。历经挫折,与原所属地方小水电公司协调好停电及线路走向,已经是国庆节。打坑、转杆、立杆、架线,每天早7点、晚8点,施工队员们负荷满满,为早日让全村130余户近500人用上国家电网安全、优质的电能,他们晴天忙外线,雨天培训学习整理材料,一天也没闲着。住的是老乡家租的土坯房,中午饭送到工地吃,胶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手上起了老蚕。70多天架设高、低压线路14公里,组装变压器4台。家住4社的谢大娘说:“天天看见他们从我家门前过,拉他们吃饭都不吃,这些个娃儿在拼命”。

  手搭“凉棚”、眯缝着眼睛望着飞回来的无人机,谢大娘问可不可以装个筐子,把自己放到筐里坐一回飞机到天上去看看。“不能不能,巴中机场马上就要修好了。通了电,明年你家天麻加工后会卖更好的价钱,就能够坐上大飞机去旅游了。”大家忍不住被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大娘逗得大笑起来。安全员郑波把大娘扶到离放线现场远一点儿的地方,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告诉老人家,过几天就通电,让她作好准备,家门外老旧的电线将被新线代替,那快要倒下的、支撑着老旧电线的竹子,可以当柴火烧了。谢大娘拍着郑波的臂膀说:“好哇好哇,没想到我老太婆还有这福气!走,到我家喝口水、烤烤火再干活嘛,都下午三点了还没有吃饭,不晓得饿?饭菜凉了拿到我家,给你们热热!”

巴中:小小天麻要出山

工地简餐

  好热闹啊!小天麻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山顶上,八九个壮小伙正“嗨着……嗨着……”喊着号子,把长长的电线往山梁上拉;山下河沟边,一个人右手拿着望远镜靠在眼前看,左手拿着对讲机,不停地指挥着。旁边也有七八个人在配合着放线。“山上使劲拉……继续拉……中间山梁上的杨老师,观察线离树梢还有多高……好……停,绞磨启动……慢……慢……好,到位!”两杆之间距离800多米,竖跨三道海拔依次降低的山梁,多年未砍伐的树林茂密似天然屏障,钢芯铝绞线从树梢上滑过,悬空,坚实的电杆牢牢地扎进地下,稳稳地擎起崭新的银线,似乎把一座座山穿成一串。

  “小天麻,别淘气了,天都黑了,还在看什么。”妈妈催促着。天渐渐暗下来,忙碌的施工队员们收紧、扎好线后,打着老乡们送的火把,收拾工具下山了。小天麻目送着火把渐渐远去,心中依依不舍。它默默念叨:等我长大了,要离开这里,沿着那条进山的银线,走出大山,乘飞机,坐轮船,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在小天麻的眼里,山上山下人们心心相通,幸福日子一样甜。(魏建英)

  信息:国网巴中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