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一线员工】郭继:远赴藏区的点灯人

发布日期: 2017-01-06

   对于那些追寻自由,心怀向往的驴友来说,甘孜就像是画中的丹巴美女,眉如远山含黛,肤似桃花带笑,发若浮云,眸似星辰,一笑一颦皆是景,一动一静美如画。但对远赴高原的电力工作者来说,甘孜的“画风”又别是一番风格了。除了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还有稀薄的空气、凛冽的雪风、漫天的风沙。

  旅游和生存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只有那些入藏援建的勇士才能真正体会高原的严酷。来自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的郭继,就是那远赴高原援藏的勇士之一。

  2014年7月,天府新区公司接到对口帮扶国网甘孜供电公司运维业务的通知。经过短暂的思考,郭继离开了家中的娇妻幼子,毅然远赴甘孜参与电网建设。按照四川省电力公司统一部署和安排,8月5日,郭继和兄弟单位同事作为第一批运维援藏人员来到坐落在康定市的甘孜公司报道。

【寻找最美一线员工】天府 郭继:只为甘孜明灯亮

  郭继接到的任务是负责甘孜州甘孜县、白玉县、新龙县辖区内1座220千伏、4座110千伏以及7座35千伏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甘孜州因《康定情歌》享誉中外成为情歌故乡,但现实中的甘孜州却没有情歌中描述的那样温柔浪漫。郭继所在的运维班距离甘孜县城20公里,海拔3400米,年均气温8℃,夏季也仅20℃,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25℃,历年霜降日达180-228天。在甘孜县的当天,郭继就因高原反应而出现头痛恶心,好一段时间才适应环境。平日除了变电站的投运、运维、检修等日常工作外,还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处理极端温差导致的设备故障。

  除开恶劣气候的考验,甘孜独特的地貌条件也给郭继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甘孜地广人稀,辖区变电站分布区域极广,两点之间车距极长。以郭继驻守的变电站为活动圆心,车距较近的的变电站也有90公里,最远的变电站更是有380公里之多,因山高路陡,有时前往目标地点开展工作,来回就要花费3天时间。因高原植被稀少,山体结构脆弱,夏季公路要道上多发泥石流和塌方,冬季则因低温导致路面频繁结冰,因突发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意外情况对郭继而言已是家常便饭。

【寻找最美一线员工】天府 郭继:只为甘孜明灯亮

  郭继和三位同事有一次在去新龙县拉日玛变电站处理运行故障的路上,时值夏季,高温多雨,通行要道上植被稀少、土质稀松,原本前行路上一切顺利,但行至一山坡拐角处却遭遇险情。突如其来的泥石流让司乘人员吓出一身冷汗,幸好司机经验丰富,处理及时,让郭继一行堪堪避过一劫。事发当时泥石流距离车头仅有1米,这是郭继援建甘孜以来,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经历。

  尽管援建工作中,困难频现,意外常有,但郭继披荆斩棘,毫不退缩,毅然于2015年2月援藏期满前主动向公司申请延期。截至2016年3月援藏结束,郭继和班组共计完成4座110千伏、7座35千伏变电站的验收、收资及投运工作;完成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至220千伏甘孜变电站的新孜一、二线投运及220千伏甘孜变电站至220千伏仁达变电站的新建投运;完成高抗的改接以及110千伏甘色线、甘炉线的的新建投运工作。

【寻找最美一线员工】天府 郭继:只为甘孜明灯亮

郭继(右一)

  同大家耳熟能详的援藏事迹相比,郭继的履历并不出彩,但我们始终相信,先进的事迹只是表面,能够定义这个时代的却是无数的平凡。纵使高原苦寒依旧,寒风依然吹不散电力人执着的背影;纵使黎明寒霜冻人,冰冷依然浇不灭电力人心头的温热。无数的辛苦、挫折、努力、奋斗只为了苍茫高原能点亮,一盏明灯。(李天洋)

  信息来源: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