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 2016-12-26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在这一年中的白日最短,夜晚最长的时节,国网江油市供电公司变电检修班的人员一刻也没闲着,他们迎来了2016年最后一个大型施工项目,110千伏太白变电站10千伏1、2号电容器组更换。全体人员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不怕吃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为江油公司2016年安全生产和项目计划完美收官不懈努力。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在吊装电抗器的现场,变电检修班工作组一次设备人员正在为1号电容器组的B相电抗器套装基脚瓷瓶的螺栓。吊装和安装过程都要严格把关,防止在过程中发生碰撞或挤压,杜绝设备和人员的损伤。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吊装的过程由经验丰富的“蒲大爷”负责,他说:“吊装过程一定要把细,关键还要靠经验吃饭,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吊装的设备在吊装过程中发生滑动,这是很危险的。”“蒲大爷”从事一次设备检修已经二十余年了,在变电检修班就数他的一次检修经验最丰富,每次有他在总让班员感到稳当、踏实。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钟鹏是变电检修班最年轻的,参加工作8年,已迅速成长起来,成为班组技术员,被班组人员戏称为“二号人物”,平常主要负责继电保护二次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故障排查。在这次施工中敷设电缆的人不够了,他也主动来加把力,10千伏的240三芯铜芯电缆分量十足,加上冬季的寒冷天气,将给电缆敷设带来极大困难。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由于进高压室的电缆沟电缆太多,而且转弯抹角的多,所以不能使用机械绞磨,用人力来敷设电缆是极其耗体力的一件事,而且电缆沟中支架众多,安装人员在敷设电缆过程中被支架、钩挂刮破或刺穿衣裤及皮肉是常有的事。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虽然是在严冬时节了,电力员工身上的衣服除了工作服就只剩内衣,但还是热得满头大汗。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豆大的汗珠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袖口上的水印是擦拭过汗水的印记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这个表情在平日是做不出来的,真的很费力。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室外虽然没有刮风下雪,但低温和重度空气污染还是给施工带来了很多不便。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做到精益求精,变电检修班的活路是细致活,设备安装好了,我们的心里也踏实,不然晚上瞌睡都睡不好,因为出了事不光是我们的责任,还会对电网运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再看刀闸调试安装这边,也是要求很高,来不得半点马虎,师傅们正在对照图纸,把细调试。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发现刀闸传动部分的一个铜环尺寸差了一点,师傅用锉刀细致的打磨。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用铁盆端来的饭菜在室外是很容易冰冷的,所以每个盛饭菜的金属盆上都蒙了层保鲜膜,但即使是这样做,还是抵抗不住只有几度的低温,当打开保鲜膜时饭菜已经快凉了。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快被油冻上的麻婆豆腐是中午的主菜,配上还未蒸熟的夹生饭,却是施工人员久违的幸福。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排排坐,连吃饭都这么有次序感,这支队伍给人感觉就是什么都能干,干什么成什么的优秀团队。

绵阳:冬日里的“工匠精神”

吃了午饭施工还要继续,这就是变电检修班的工作。

                                                                                                                                                                           (田海)

  信息来源:国网绵阳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