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交电费要到庙子乡街道,单程就有15里,自从村里有了便民交费点后,缴费就方便多了。”11月9日,达州万源市大竹镇高桥沟村民彭国明说起近年来国家电网着力解决偏远山区村民缴费难的问题时赞不绝口。 大竹镇位于川陕鄂渝结合部,是万源市北端最偏远的一个小镇,素有一脚踏三省、一岭分两江之说,这里山高路陡远,沟壑纵横。彭国明居住的村子地处大山深处,翻过一个山梁就可以到达陕西省,也是大竹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庄,这里到最近的庙子乡需要1个半小时,而到大竹镇则要5个小时,没有驻村交费点时,每月步行上街缴电费让他感到极为不便。 “我负责这个片区15个村就有三个交费点,村与村的集中区都有交费点覆盖,村民交费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大竹河供电所庙子坝村片区负责人蒲朝俊介绍到,这些年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山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居多,其实可以选择交费的方式还有很多,但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到电费代收点交费。 当天,在高桥沟村三组村民彭国兵家,大竹河供电所所长袁志兵正在向他介绍掌上川电的方便。他说:“由于农村留守老人较多,让他们自己操作还不现实,我们在推广掌上川电时,着重突出远程购电和亲情缴费,其子女只需绑定用户后,只要在国内任何一个有手机信号的地方都可以帮助家里的亲人交纳电费。 在大竹河供电所370平方公里的供区的9800多户用电客户中,分布在偏远山区的客户就达6000余户。在电费实行走收的年代,每月开始收费的时候,所里16个员工中就有14个人在外面跑。“走到那里黑,就在那里歇是常事,出门就是三四天才回家已习惯,被狗咬、被蜂蛰很正常,走了几个小时到了村民家却发现没人……”当年分管着7个台区收费工作的供电所员工陈启高说起收电费时的真实写照。 目前,仅在万源市最偏远的大竹镇,客户交电费的方式就多达4种以上,以前每逢赶场天供电所门口排队交费的现象已成为历史。袁志兵说,交电费的模式和渠道多了,供电所则有更多的精力放在91个台区和862公里线路运行维护及供电服务工作中,确保让偏远山区的客户时刻都能感受到更优质、更高效、更快捷的供电服务。(王鸿基) 信息来源:国网达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