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四川通江县的沙溪镇王坪新村,在绿树花丛掩映中,一幢幢川东北风格的巴山新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村道蜿蜒至每家每户,不远处,红心猕猴桃树苗在随风摇曳…… 同行的原巴中市作协会主席高隆才感慨地说:“我三年前来过王坪村,那时的规划远没有现在好,旧貌换新颜!” 当日,走进这个全国“红区第一村”,沿途走访,倾听村民心声,真切体会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给村民带来的实惠。 电杆变电缆 环境好了 沿着绿树掩映、鲜花绽放的村道公路前行,笔者放眼看去,这里不仅没有“一步一岗”的电线杆,也看不到如“蜘蛛网”缠绕的线路搭挂现象。 为了让王坪新村更加美丽,国网四川通江县供电公司高起点高规格对烈士陵园景区和王坪新村居民聚居点、红军街的配电设施进行了统筹规划。 “当时村上道路正在紧张建设中,山路崎岖,材料人力运输难度大,有一天,下起了小雨,抬运电力材料的员工们衣服被雨和汗水湿透了,大家全然不顾,一直咬牙坚持了下来。”参与工程施工的电力员工郑先朝说道。 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总投资近400万元,新装了变压器6台;10千伏电缆分支箱1台,0.4千伏电缆分支箱5台;敷设380伏电力电缆6.9千米、10千伏1.49千米。拆除现场地面电杆22基,电力线路1.15千米,10千伏配电变压器2台。 “以前这里的电线杆乱糟糟的,自从供电所施工后,电杆、电线都藏在了地下,一抬头就让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心里也亮堂了。”村里的王兆旭老大爷兴奋地说。 用电有保障 农家乐火了 “根据地乡村饭”店主王得胜说:“我刚开农家乐的时候,刚好碰上电网搬迁改造,沙溪供电所很快就派技术人员来更换了高低压线路,帮助我解决供电半径远、线径细的困难,同时他们所里的党员服务队,对我们的故障报修总是随叫随到,为我提供上门服务的星级待遇,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星级的服务,我这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了!” 据了解,早些年王得胜外出务工多年。王坪烈士陵园修缮竣工和王坪新村聚集居点建成后,他毅然辞掉外地工作回家开起了农家乐。没想到,农家乐慢慢地“火”了起来。如今,他经营的“根据地乡村饭”农家乐餐厅,客人源源不断,一个月收入两万多元。 “目前,全村有10余家农家乐、5家‘红军客栈’、15家小超市,还有20多户正积极申请……旅游产业链正逐步形成,旅游产业已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王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兆富说。“光今年国庆期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景区就迎来了近3万人前来观光休闲,使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乡村采风旅游项目得到了应用。” 猕猴桃产业旺 村民腰包鼓了 紧紧依托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红色资源,王坪村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引进巴林农开放公司,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建立红心猕猴桃示范基地1500亩,实现年产值750万元。 猕猴桃产业园是打造王坪新村产业发展的亮点项目,更是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钱袋子”。 走进巴山红心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产业技术工程师许金夫告诉说。目前王坪新村红心猕猴桃产业园新建厂房和中心冷库正在建设之中,通江供电公司规划的315千伏安的专变将在明年5月份投运,扩建投产后,猕猴桃产值将超过3亿元,每年用电量在5-6万千瓦时。 村民王兆良等10多名村民成为了园区第一批产业工人。“一亩土地种粮食,一年只能刨出3、4千元,而种猕猴桃,一亩能挣1万多元,今后,这里发展会更好,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种了几十年庄稼的王兆良高兴地算了一笔账。 “猕猴桃产业园为我们村开通了致富之门,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在猕猴桃园就业,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外出务工了,老人和孩子有人照看,每年每家还能增收一万多元,家庭更加和谐幸福了。”王坪新村村长杨永华告诉笔者。(杨映忠 伏顺德) 信息来源:国网巴中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