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守住绿水青山 造就金山银山

发布日期: 2016-10-26

 

  霜降已至,红叶成焰,层林尽染,广元市旺苍七里峡观赏红叶的游客络绎不绝,对广大游客来说,流连忘返于山水,十分惬意。其中,沁人的空气、优美的环境与该县坚持产业转型,实施电能替代密不可分。

  旺苍县,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北部秦巴山区腹地,前几年是“靠煤吃饭”的“全国重点产煤大县”,通过实施电能替代,大力发展“黑色”向“绿色”、“无机”向“有机”产业转型。2015年,该县从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名倒数第一(183位)跃升至第32位。如今,“灰扑扑”的城市已经被绿水青山环绕。

  农网支撑 核桃成金果

  2010年至今,旺苍县先后停产关闭16家煤矿企业,是四川省关闭煤矿最多的县(区)。转而大力发展山区茶叶、核桃、魔芋等绿色有机作物种植。

   “我们合作社的核桃长势喜人,经过剥壳、洗净二次加工,外观优美,目前已畅销到上海、广州、西安,今年鲜食核桃总产量100余吨,实现盈利307万元。”望着一大片结满“黄金果”的核桃林,黄花山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腾毅高兴地说。

  说到307万盈利,杨腾毅算了个经济账,过去依靠手工剥壳、洗净,不仅耗费人工,成本也高,大概为4元一斤;如今通过机器流水线生产,核桃经热风烘干、剥壳、洗选等加工,一系列流程下来,1斤核桃加工成本只需0.5元。今年鲜食核桃总产量100吨,仅核桃二次加工,就可节约成本35万余元。“经过农网改造,电量充足,所有机器都能正常运转,不像以前时走时停,我们合作社也就打破了核桃只能短时、鲜食出售的瓶颈,走上了一条二次加工、核桃冷链储藏的转型之路,这一切都和农网改造密不可分。”杨腾毅说。

  农网改造的全面普及,为核桃加工提供了强力的电力支撑,类似黄花山的合作社还有很多。据统计,2015年旺苍核桃总产量1.5万吨,产值突破6.5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0.2万亩,位居全省县区第一。由于山区植被逐渐恢复,旺苍的“黑山”也正朝着青山发生转变。

  电能替代 茶农种金叶

  茶叶生产也是该县一大产业支柱。早几年,茶商就地取材,采用煤炭加工炒茶;而现在,随着农网改造的普及,电能质量的提高,茶商纷纷采用电气化制茶。

  “以前用煤炒茶易串味,破坏茶叶品质,现在电压稳定,用电炒茶,茶叶成品无异味,而且国家政策扶持,电制茶属于农业生产用电,5毛5一度,所以我们都支持。”10月23日,木门茶叶厂厂长谭波向笔者道出了“煤炒茶”向“电制茶”转变的缘由。

  2015年,旺苍县GDP实现88.95亿元,其中茶叶产值8.5亿,占整个县城GDP总值得百分之9.5。 “米仓山茶”目前已成为四川四大茶叶品牌之一,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引进的特色黄茶,更是卖出了每克100元的好价钱,真正是从土地里种出了“黄金叶”。

  其实,优质电能,支撑煤炭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型,替代高耗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今年年初至9月底,旺苍县累计实现电能替代电量4495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直接燃煤排放二氧化碳4.13万吨;该县经济综合评价排名也在全省上升了17位。(张超)

  信息来源:四川广元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