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企业智慧树 捧出创新聚宝盆

发布日期: 2016-10-25

   今年8月22日至27日,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 2016年年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巴西等国家(地区)的数千名学者齐聚一堂。

  “The  next speaker is Dr. Shijun Xie!”会议主席向台下微笑示意,掌声雷动中一位年轻人从容起身,快步走上大会主席台。这是自去年在日本第九届亚太国际雷电会议上获得“最佳青年科学家奖”称号后,谢施君博士再登国际学术论坛,他也是本次年会C4(即系统技术性能)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中做论文展示和发言的唯一中国人。其论文被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选录为2016年技术年优选主题报告,为国家电网公司入选此次会议八篇报告中仅有的两篇来自省级电科院论文之一。

  产学研相结盟  助力电网创新发展

  谢施君博士的成功并不是个案,如何打造四川电网人才富矿、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四川电网持续蓬勃发展,这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一直都在思考的课题。

  2012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孕育而生,并迎来了首批进站博士后。博士站与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多家学术水平实力雄厚的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引入曾嵘、梅生伟、汤涌等国内知名技术专家的同时,选聘甄威、李建明、曹永兴、江波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内部专家担任联合导师。

  一流的人才高地,需要一流的精神锻铸,一流的平台催生。博士后工作站逐渐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管理机制。人才引进环节是关键第一步,需经初审关、遴选关以及面试关的层层选拔, 在优中选优中胜出,方能成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与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再为每个博士后“量身定制”专家指导小组和在站研究课题,建立与课题相关的学习制度,在中期考核后将其派到业务部门、基层单位参与实际工作,走出一条开放育人的特色之路。           

  从拓荒耕耘到花开硕果,博士后工作站已成为四川公司在高端科研人才培养及生产、科研、创新方面的重要载体,并取得瞩目成效。建站以来,已先后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科研项目4项,与合作流动站联合成功申报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牵头立项国网公司总部项目1项,3名博士后在2014年全国电气工程博士后学术论坛分获一二三等奖,1名博士后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获评“最佳青年科学家奖”,1名博士后论文被国际大电网会议选为会议优选主题报告论文,完成2项IEEE国际标准编制工作并获批发布,出版英文技术专著1部,新提交的1项IEC标准和2项IEEE标准已获受理正在立项审批过程中,多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全面筑巢引凤  搭建高端人才“孵化园”

  “我的研究方向是换流阀关键技术,也是四川特高压直流技术储备板块之一,因此很顺利地通过审核入站。”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的刘隆晨博士笑着说。

  刘隆晨博士的例子,展示了博士后工作站以需立项、以题选人的特色。“专家根据四川电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技术储备的前瞻性进行甄别后确立了十大研究方向,再张榜招才纳贤。”负责招生的人员对“根据需要引进人、结合课题优选人”的招聘机制进行了解读。

  实验室内,键盘敲击的“噼啪”声汇聚成片,滕予非博士双眼炯炯有神地盯着电脑屏幕,成百上千的数据闪烁变化着……

  时间回溯到2015年7月,滕予非、李小鹏、刘隆晨等优秀青年博士后在北京国网经研院全程参与灵绍直流输电工程控保系统联调实验。次年4月,团队再次出发转战宁夏,深入到±800千伏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实地学习,掌握特高压直流控保原理、设备机理及内在联系等核心技术。

  眼下,博士后工作站已经成为四川电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四川公司还以博士后工作为桥梁、以项目合作为纽带,进一步深化与清华大学、中国电科院等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结合四川电网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展开攻关,不断增强在电网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实力,正因为四川电网飞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以及博士后工作站提供的高层次平台。 

  智造人才富矿  科技创新成果升级

  “快看!我们成功捕捉到一个雷电波形啦!”谢施君博士指了指全光学暂态过电压监测装置从乐山220千伏夹江变电站传输回来的波形,“在企业导师李建明指导下,团队从三大特高压工程调试中收集大量波形、不断设计修改试验方案、反复开展仿真分析,然而却在试验的攻坚阶段遭遇瓶颈,如何解决装置稳定性问题已迫在眉睫。” 谈及装置的研发过程,谢施君博士打开了话匣子……

  “要将光学电场传感器成功运用于现场过电压测量,就必须在晶体光学、电磁场分析技术、高压试验技术、电磁屏蔽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解决光学电场传感器稳定性、复合电场精确解耦等技术难题。”以每15分钟为限来安排工作时间的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博士后流动站导师曾嵘教授,总是想方设法抽出时间与谢施君讨论。在曾嵘教授团队联合攻关下,研发过程技术瓶颈迎刃而解,装置响应速度达到纳秒级,各项技术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月12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IEC 80th General Meeting的 TC 42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谢施君博士再登国际论坛,向各国专家展示了最新暂态电压监测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获高度认可并建议其在CIGRE成立相关工作组进行系统的研究。

  “有技术、有手段、有数据才有在暂态电压领域的话语权,以后我们在国际上发言会更有底气了。”展望电压领域的未来,谢施君博士信心满满。下一阶段,谢施君正在申报CIGRE相关工作组,并着手《交、直流输电线路雷电先导发展模型及其应用》自然科学基金、《高压换流站极中性母线内部过电压产生机理及抑制措施关键技术研究》国网总部指南科技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第57批)等项目实施,还将与清华大学联合申报“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实时监测、智能分析与抑制技术实验室”。

  “通过课题带动人才梯队建设,打造提升电网技术领域实力。近几年,以丁理杰、谢施君、陈少卿为代表的优秀博士后已成为大电网分析、暂态监测、特高压直流控保等领域重要骨干。他们立足于西南电网实际,独立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无形财富。”李建明见证了他们成绩的取得,更为青年博士们的成长而欣慰,“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团队目前还提交了1项目IEC标准提案《电力系统雷电侵入波监测技术与图谱特征》、2项新的IEEE标准提案《变电站/换流站快速暂态电压监测技术及特性》、《局部放电现场测试导则》。通过提出快速暂态电压监测技术,掌握快速暂态电压第一手实测数据,将为电力设备绝缘优化设计、高压试验方法的修订、绝缘配合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支撑。”

  为申报高水平科研项目、转化高等级科技成果、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院士工作站于2016年9月正式获批设立,工作站将针对四川电网需求,充分发挥合作院士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建立课题立项机制,研究方向涵盖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可行性研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电力系统线性/非线性控制、电力系统分布式仿真与计算和智能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等方面。

  未来,院士工作站将依托清华大学卢强院士专家团队及“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加速推进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稳定机理及先进控制技术、大型电网连锁故障及大停电智能防御体系建设、新能源高渗透率下的多能源主体优化协调控制技术研究,在电网薄弱环节辨识及扰动源定位、电网安全防御体系建设、电网智能调控技术、电网状态感知技术等领域实现多项创新性技术突破,加速高端技术人才队伍培养。结合电网需求积极引进更多院士专家团队进站合作,开展多领域前沿技术研究,以达到技术攻关百花齐放,产学研结盟助力电网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株幼苗的成长必然离不开大地慈爱的抚养,阳光雨露的浇灌,以及风霜雨雪的磨砺,只有如此,它方能长成参天大树……

   信息來源:国网四川电科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