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鼓楼山上好风光

发布日期: 2016-10-19

   “鼓楼山,宽又宽,五道寨三道关,一条大道走中间,铁匠打了万斤铁,石匠凿断几匹山。”悠扬的民歌在崇山峻岭间回荡,巍巍鼓楼山,因四面峭壁,山形奇特如鼓而得名。

  10月18日一大早,顶着浓浓的云雾,国网泸州市纳溪供电公司施工队出发了,屹立在千仞绝壁上的久安石寨门上,当年的枪痕弹迹还诉说着往昔激烈的硝烟岁月,山对岸的利合小镇掩映在白色的浓雾中忽隐忽现,与温婉的上厚河,沙木坪大峡谷和坡上的云上梯田构成秋日里一幅甜美的山水画卷。

  “比楠竹还高的电杆架在家门口,山民生活越来越红火!”家住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鼓楼村大鱼塘的村民聂世民高兴地说。

  近年来,鼓楼山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利用其天然的石笋石鼓天然形成的孔雀开屏及带有传奇色彩的剿匪故事吸引八方游客。

  农网改造施工进村到户,聂世民二话不说,卷起裤腿就投入到农网改造工作中,帮着协调通道青苗赔偿,组织民工队伍。

  “一鼓作气再上层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鼓楼村村第一书记何彦华看到红红火火的网改施工场景,近六十岁的老人显得意气风发。这个被成为“两轮上的扶贫干部”,靠骑单车走遍了全村每户农家,亲眼目睹村民从前的用电之苦,特别对在今年初的雪灾中,与电力员工一起在高山密林中恢复供电的场景记忆犹新。

  鼓楼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因为交通等原因同时,也是四川省重点贫困村。

  饷午时分,在鼓楼山10千伏车利线鼓楼支线施工现场,施工队员正要在午饭前抓紧竖立一根15米的电杆。

   “请非操作人员到安全距离以外,公路执勤人员注意指挥过往车辆。”

  “现场绞磨机声音大,大家一定要以规范的手势进行沟通指挥,不要慌张。”施工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

  蓝天白云下,青山翠竹前,半个小时后一根15米高的电杆被绞磨机的牵引绳徐徐升起。

  鼓楼山坡陡弯急,蜿蜒的林区公路只能单向通过一辆车,施工队干脆在村民家里安营扎寨,吃住都在山上。每天清早天一亮就开工,直到太阳下山了才收工,晴天就野外作业,下雨就在家配装横担,修整工具。

  “这个是精准扶贫工程,工程早一天投产,村民就能早一天受益,我们辛苦点不怕。”工程施工负责人丁索宇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两边竹海连绵,在青山绿水间,随处是如蓝宝石一般晶莹的高山鱼糖,路边一排新建的电力线路格外醒目。

  国网泸州市纳溪供电公司加快推进农村农网改造升级,治理低电压台区,持续提高农网供电质量,重点解决重点贫困村扶持项目和农村基本生活生产用电,按时间节点完成贫困村配套电力设施建设,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优质电力服务,使电力扶贫精准到位,落到实处。

  在施工现场,纳溪公司农网管控组负责人杨平介绍,此次鼓楼村4组的低电压改造包括新架3.8千米10千伏高压线路,新建低压线路28.5千米,工程投入190万元,整个施工将在11月底前完工。

  家住公路边的吴富喜大妈在盘算自己的新生活:“等电改造好了,准备买个大冰箱,也过过城里人的日子。”

  “鼓楼山景区投资,看重它有雄奇秀丽的自然风景,也有许多人文遗迹,比很多地方风景区的投资前景都高,现在电网改造好了,路加宽了,对项目前景也是越来越看好了。”鼓楼山景区农家乐老板李世伦介绍,今春他的农家乐至少都接待了游客6000人以上,创历史新高。

  除了发展旅游,与之相关的高山种植养殖也如火如荼的兴起,鼓云旅游开发公司长期为村民提供60多个扶贫岗位,让当地贫困户在家门口拿起月薪。

  “可靠电力供应,是我们旅游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础!”旅游公司负责人廖龙福感谢供电部门在光彩扶贫工程中给给予的大力支持。

  傍晚,夕阳染红天边,云雾散了,山下广袤的大地上袅袅炊烟里,一派醉人的田园风光,小镇上铿锵喜悦的锣鼓声中,魅力独具的百年班打狮舞正演绎着山民别样的追求与幸福……(刘益川)

  信息来源:国网泸州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