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了!来电了!” 9月21日,是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乡遭遇暴雨后停电的第3天,21時13分,旺牛村先锋营组终于来电了,临街的小铺陆续亮起了灯光,乡亲们奔走相告,声音在田间地头回响。 “电来了,超市又能开张了!” 电灯照亮的是一张又一张乡亲们的笑脸。停电期间,先锋营组这家唯一的小超市成了村民们的小据点,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就亮起蜡烛,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说说他们最近遭遇:暴雨、洪水、停电,成了这里仅有的“夜生活”。坐在超市门口的阿婆都说:“这几天冰箱里的肉都软了,我们还不敢打开,生怕一开坏得更快。” 抢修车离开的时候,村民们都向仁和供电公司的抢修人员挥手道别:“谢谢你们哦,你们辛苦了!”长达3天的停电生活终于结束了,这是淳朴的村民们最真诚的声音 啃下“硬骨头” 9月18日以来,攀枝花境内普降暴雨,致使部分乡镇引发了泥石流、塌方等一系列暴雨次生灾害,多个县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个别地方高速公路道路阻断、隧道塌方、民房冲毁,对区域内电力、交通、水利、通讯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仁和区大田镇、啊喇乡等地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道路中断加大了电力抢修的难度,是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国网攀枝花仁和区供电公司的抢修队早上7时30分就来到啊喇乡,晚上晚上,队员仍然在对10千伏田旗线58号大竹河支线上的杆塔进行设备更换,等到全部完成,天已经完全黑了。“等这条线路好了,我们就又能恢复19台变压器,为1139户客户供电了。”仁和供电公司的副总经理李松凯一直在现场,他说,21日上午,他们已经恢复了啊喇村支线上的26台变压器,1107户已经通电。道路不通是他们抢修最大的障碍,21日武警抢通道路后,他们第一时间就派人到啊喇村和大竹河村进行受损情况全面摸排,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漫长过程。在一边休息的抢修队员李朝东脚上只穿着一双拖鞋,脚上、裤腿上全是泥。他和另外一个队员从早上九时到下午17时,徒步翻越两座山,巡视了十多公里的线路。“山上根本没有路,到最后我的鞋子陷在泥里拿不出来了,只能借一双拖鞋穿回来了。”李朝东个子矮小,衣服又脏又破,声音听起来已经十分疲惫。 自9月21日开始,攀枝花下雨的迹象渐渐褪去,各地都开始对线路进行抢修和维护。在公路边10千伏总铸线41、42号杆上,抢修人员正在搭引流线,在青龙山10千伏梁金线上,青龙山支线8号杆由于连日暴雨造成山体滑坡,已经倒杆。现场吊车无法进入,只能依靠人力和绞磨将电杆拖到指定地点。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已经是线上的最后一个点了,末端连接了一台专变,等这里线路好了,最后十几家客户也能用上电了。 坚守在前线 此次暴雨灾害中,攀枝花电网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以前年年在仁和沟抗旱的电力员工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年抗旱却变成了抗洪。此次暴雨,攀枝花市监测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主要分布在东区和仁和区。其中仁和区水淌田水库监测点降雨量达236.2毫米,部分桥梁被冲毁,出现泥石流、小型水库决口等现象。 在重大灾难面前,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干部员工全力以赴开展应急抢修,确保老百姓能尽快安全地用上电。仁和供电公司的生产经理杨奎禄脸上缝了针,还裹着纱布,自从暴雨灾害发生以来,他就没有再休息过,仁和区的受灾情况最为严重,这一系列情况让杨奎禄坐卧难安,脸上的伤已经不算什么了,尽管还需要去医院打点滴,但是“轻伤不下火线”的杨奎禄并没有离开现场,他只期盼着能早一点抢通线路,让客户尽快用上电…… 洪水渐渐褪去,电力抢修队伍依然坚守在一线,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农网,点多面广,位置分散,加之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道路、通讯中断,无疑使抢修进展更为困难。 在亮起灯光的先锋营小超市,欢呼雀跃的人群中,有一位客人有点特殊,他拉住一位抢修队员的手,急切地问着:“这里来电了,我们大竹河村里面是不是也来电了?”他是大竹河村出来买肥料的村民,晚上还得骑着摩托车把东西驼回去。 “快了快了,你们那边武警把道路一打通我们已经有人进去检查故障了,请你们再等一等。”队员告诉这位大竹河村的村民。 快了,快了,道路抢通,洪水退去,光明的脚步已经近了……(王鷞/文 王鑫/图) 信息来源: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