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扶贫搬迁,电力“先行”

发布日期: 2016-09-19

  近日,在泸州市古蔺县古蔺镇芭蕉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施工现场,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施工工人在杆塔上、线路走廊间,组装横担、清除沿途的障碍物。

  古蔺地处乌蒙山区,望山“跑死马”的现象随处可见,这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和维护都是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芭蕉村也不例外。

  材料运输之难

  芭蕉村位于古蔺镇西部,距离县城15公里,是古蔺县重点贫困村。前往芭蕉村集中安置点的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小路,道路全是临崖开凿的,外侧便是悬崖峭壁,坡陡、急弯、路窄给工程材料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据城区供电所潘燕平介绍,他们在回城的路上,前面正好一辆摩托车迎面驶来,对方过不来,他们也过不去,只好往后退了接近500米的路程,才找到一块稍宽阔的地方彼此通过。

  走了没多久,又迎面驶来一辆农村运输货物的四轮车,他们不得不再次往后退,短短的山路上为了让车,竟然退了5次,平时不晕车的人都被弄得想吐。

  坡陡的地方接近60度,急弯的地方他们的工程车也要倒一次车才能通过。在这样一条山路上,载着电杆、线材、变压器的工程车在曲折的山路上艰难行进。

  基坑开挖之难

  芭蕉村的土地表面是松软土,20厘米以下全是石头。电杆坑深度至少1.4米以上,用常规开挖杆坑的铁楸是无法攻坚的,没有其它机械可到达,只能用着原始的办法,用钢钎慢慢地撬,打出电杆坑。

  据工作人员陈旭介绍,他们打的第一个杆坑就在一个山堡上,周围全是石头,他们几个人轮流用钢钎撬,然后俯下身子把坑里的碎石块捧出来,一个杆坑加一个拉线坑几乎耗费了他们几个人一上午的时间。

  时下虽已过秋,温度已没有夏日的火辣,在阳光的照耀下,他们的衣服仍是湿了干,干了又湿。

  收放线之难

  山的那头还是山,到处都是杂草丛生,没有道路可以通过,电力工人逢山开路,手持捞刀一边走一边砍掉挡在面前的障碍物,蓦然回首,一条林间大道已然呈现。

  路虽通了,交通工具仍不能过,电力工人唯有依靠手拿肩扛将线材、工器具运到对面山头,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准备。

  没有专业的放线工具,他们一手紧紧的拽着铝绞线的一端,一手牢牢抓住沿途的树枝或藤蔓才能征服眼前的陡坡,一步一步的向下一基杆塔迈进。就这样来回穿梭于杆塔之间,完成放线工作。

        据悉,芭蕉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拟搬迁农户35户。此处电力工程已施工完毕,工程包括新建10千伏线路0.68千米,新竖电杆5基,新建配电变压器1台,配变容量100千伏安,已完全足够此安置点未来几年的电力需求。

  据了解,在古蔺县范围内,像芭蕉村这样的集中安置点电力施工项目,目前在建的还有60余处。(王进)

  信息来源:国网泸州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