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不卖,哪个来也不得卖,这个米是我送人的……” 9月7日,正逢旺苍普济镇赶场,71岁老人杨富义开着自家9码力的电三轮车,拉着今年才打出来的新米嘣呲嘣呲奔波七里山路来到普济供电所门口。一位路过的大姐听说大爷拉的是今年的新米,凑过来问价格,被大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经了解,事情还得从这里说起。 没有工器具 杨大爷凭体力打谷 杨富义,广元旺苍普济镇五星村人,今年71岁。包括杨富义儿女在内,该村的年轻人常年外出打工,村里就剩下了60岁以上的老人和荒废的田地。 据了解,5个青壮年用打谷机打一亩稻谷用时约2小时,柴油费用约20元,电费只需2至3元。如果71岁杨富义自己一个人打的话,3亩地的柴油费大约150元,电费约10元。 为了给儿女减少经济负担,今年,老两口把家附近闲置的水田都种上稻谷,大约有3亩地。虽然,稻谷田离他家只有30米距离,很容易就把电线拉至田间用上电动机打,但由于杨富义年纪大,眼睛也不好使,不敢自己乱接电线,用柴油机又划不来。所以,大家都在用电或者柴油打谷子的时候,他只能靠劳力,一把一把在木斗上敲打谷穗。 解决用电难题 杨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普济供电所负责该片区秋收保电的负责人吴新全得知此情况后,立即安排人员对杨富义大爷家室内线路进行了检查,并将电线接至稻田边,为其安装好电动打谷机及二次漏电保护器,保证大爷秋收用电安全。 “大爷,使用电动机前,必须检查这个漏电保护器是不是好的,按黄色表示跳闸,按绿色表示合闸……”当天中午,吴新全拿着安装好的漏电保护器耐心地给老人家讲解用电要领。 为测试电动机是否能正常运行,3名供电所员工把割好的谷靶子抱在机器边堆放好,合上刀闸,发动电机……“呼呲呼呲”金晃晃的谷粒像暴雨滴在地面一样瞬间填满了木桶底子。看着一颗颗干净、饱满、金灿灿的谷粒填满仓底,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奔波七里山路 杨大爷只为送新米 今年,由于用电顺畅,杨富义的秋收工作已接近了尾声,金黄色的谷粒铺满了墙根院角。 “今年谷子种的多,能趁在天气好这几天把它收回来,多亏了供电所的师傅们……”杨富义嘴里含着老烟斗,提着一袋50斤的大米来到供电所大厅。 “大爷,你这么大年纪了,专程跑这么远给我们送米,路上要出现个什么意外,你叫我们怎么吃得消。给你搭接电线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你不要放在心上……”听说杨大爷提着新米找上门送礼来了,吴新全和所里的同事既是感动又是担心,快步从院子里迎出来。 盛情难却,为了不让大爷跑冤枉路,吴新全决定自己掏腰包将大爷的米买下了。(杨笃君 张超) 信息来源:国网广元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