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三伏天挥汗如雨抢建变电站

发布日期: 2016-08-16

   太阳缓缓升起,山坳笼罩在一片浓雾中,变电站银色的构架若隐若现。8月8日7时,位于内江市资中县金李井镇220千伏资铁智能变电站内,国网内江供电公司20名施工人员正根据班前会的工作安排,将安装组合电器需要的工器具陆续运入现场。

  220千伏资铁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50个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扩大示范工程之一,也是内江公司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预计今年11月投运。变电站建成后,将解决资中县片区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为成渝客专电铁牵引站和四川川威集团专用站提供可靠的电源接入点,提高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电网输送能力。

  7时30分,在施工现场的安全围栏里,施工人员早已干得热火朝天。场中一个由塑料膜搭建而成的防尘棚,李洪、高自强、曾建华用吸尘器、无毛纸对组合电器本体上的母线筒的边缘、内部、导电杆进行除尘,杨进化则将身子伸进母线筒里,从里至外进行第二次擦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尘埃。

  清晨,虽然有一丝丝徐徐微风,但防尘棚里施工人员的衣服早已湿透,连防尘服也被浸湿。

  “组合电器的安装对清洁度和空气湿度要求很高,安装工作只有在防尘棚里进行。”谢迎春说,现在防尘棚内的温度达到了40多摄氏度,比外面高出10余度。

  “清洗干净,请吊装”“起吊”,防尘棚20米开外的简易工棚里,张明华、李雨全通过对讲机向现场工作负责人梁利丰报告完成母线筒清理工作,并开始进行下一步作业。

  当母线筒快吊运到防尘棚时,在工棚旁的梁利丰一阵风地跑到不远的地方,左手向吊车师傅做着“起”“停”“下”“左”的手势,右手指挥高自强、杨进化扶着母线筒,慢慢向本体上的母线筒移去。

  两个母线筒边缘重合那一刻,李洪、曾建华迅速地将螺丝插进端口,用扳手拧紧。在狭小的场地中,两人黝黑的脸上都挂满了汗珠,但丝毫不影响工作进度,他们拿着扳手的手不住地向左、向右使劲,两分钟后,两个母线筒完美连接。

  李洪放下扳手时,他黝黑的右手背上一块白中带红、红中显白的皮肤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被开水烫伤了,起了很多泡,大家劝他休息,可他不听。”从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16年的谢迎春说起现场工作的兄弟们,言语里满是愧疚之情。自6月中旬进场开始,现场人员早上6时起床,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无周休日,无节假日,很多时候还要通宵达旦地工作。

  8时40分,火红的太阳躲进了云层,天气一下子阴了下来。李静抬头望了望满是乌云的天空,赶紧从仓库将塑料薄膜拉了过来,提前做好防淋措施。

  9时8分,太阳冲出云层;9时30分,乌云再次出现……在不停变幻的天气中,工作人员紧张地进行清洗母线筒、安装导电杆、拧螺丝、起吊、摆正组合电器本体等工作。

  11时30分,上空响起阵阵雷声,紧接着如注的大雨从天而降。李静等人赶紧用塑料薄膜遮住工器具,李洪、高自强等也加快了速度,10分钟后,9号组合电器本体与10号组合电器本体成功串联。再一阵小跑回到临时办公室,十几个人身上全部被打湿了。

  16时,雨过天晴。在空气洁净度和湿度满足安装要求后,施工人员开始工作。李洪等人在雨后闷热的天气中,一遍遍重复着清洗母线筒、安装波纹管、拧螺丝、吊母线筒等工作,身上的衣服是湿了再干,干了再湿。

  19时30分,10号组合电器本体与11号本体成功串联。(王春香)

  信息来源:国网内江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