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一线员工】党员服务队里的“志奇哥”

发布日期: 2016-08-10

  “搞快、火速、立即、马上”等一连串雷厉风行的词汇是他的口头禅,干起事来风风火火,有力度、节奏快、有‘拼命三郎’的精神,跟他一起做事有韧劲、有冲劲,“再难再急的事都能迎刃而解”党员服务队里的兄弟伙们对他心生敬佩,并亲切的称呼他为“志奇哥”。

  这位53岁的“志奇哥”,就是国网四川电力(遂宁蓬溪)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唐志奇。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供电、变电、抄表以及配电运检等多个岗位工作。走进电力行业35年的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在共产党员服务队里,不是共产党员的他却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展示出了一线员工的风采。

  冒暑登杆作业志不移

  今年盛夏,气温不断攀升,遂宁市蓬溪城区线路设备又一次经受超高温负荷运行的严峻考验。7月20日10时,共产党员服务队接到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紧急电话,被告知教育局前电线烧断了,请尽快前去处理。正准备轮休的志奇哥得知情况后,主动加入抢修队伍。

  志奇哥与同事一道火速到达现场后,发现10千伏城西线路III段13号电杆至14号电杆10千伏主线烧断后掉落在地上。危急时刻,他在现场与同事们拉起了警戒,负责招呼过往行人注意安全,及时将故障情况报告给班长康勇。

  随后,抢修工程车赶到现场,准备组织抢修,由于10千伏主线段落接线、收线、办理停电检修手续以及现场安全管理都需要人手,为了尽快复电,志奇哥心里焦急万分。

  “康班长,让我上杆去检修嘛”志奇哥主动请缨。

  “志奇哥,你是老同志了,就在杆下负责一些安全方面的事情就好……”志奇哥的要求被康班长婉言拒绝。

  “还是让我去吧,我保证很快完成任务。”经过再三请求,康班长最终让志奇哥如了愿。

  临近中午,35摄氏度的高温把电杆和杆上组装的金属设备烤得滚烫,人体接触时间久了,就会灼伤肌肤。待一切安全工作就绪后,志奇哥全副武装,进行停电、验电、挂接地线,就在上杆一瞬间,志气哥已是满头大汗。随后,收线器,导线、散股扎线被志奇哥拽上了电杆。在抢修过程中,接线、收线、调弧垂整个过程动作娴熟、井然有序。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抢修,断落的10千伏导线被接好,牢牢地固定在横担瓷瓶上。

  线路终于恢复送电了,全身湿透的志奇哥此时已经忘记了抢修后的疲惫和饥饿。

  发扬工匠精神寻快乐

  志奇哥是个认死理且不服输的人,工作上精益求精是他的一贯作风,他和身边同事经常为工作上的事“吵架”,对感兴趣的技术问题争论不休,敢于较真。

  闲暇之余的他,喜欢动脑子想事,总是在想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事。比如:接地线引线与管线鼻处软铜线断股,造成接地线引线截面不足怎么办?为什么60%左右台区故障都是由低熔刀闸发热引起的等等。做怎样的技术改进才能避免以上问题发生呢?带着疑惑和奇想,志奇哥把党员服务队的杂物间当成了自己的技术加工厂和实验室,没事就呆在里面突发奇想的绘绘图纸,拿起卷尺量量废弃的金属物件,经常做一些敲敲补补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举动,经过与队员们反复论证和实践后,先后孵化出了“低熔刀闸桩头发热处理优化项目”“接地线引线防折弯断股优化改进”等实用性强的创新项目,在公司精益项目评审会上大放光彩。正因志奇哥有这种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才使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得以破解。在他看来,技术创新和实现管理突破带来的快乐是无穷的。

  微小举动温暖老人心

  “真是感谢唐师傅哟,每次来社区都要来看望我们,为我们检修电力线路,免费更换灯泡和开关”。只要提及志奇哥,蓬溪县赤城镇西街社区、鑫苑小区的老人们无人不知,大家对他赞不绝口。

  62岁的尹苍松老人,去年老伴生病去世后,孤独一人居住在社区安排的一楼廉租房里。平时老人靠打临工、拾荒维持生活,经济非常拮据。鑫苑小区的困难户徐志敏老人,因患癫痫病长期吃药,离异独居,生活十分困难。当志奇哥得知情况后,暗地里下定决心要对这两位老人实施关爱帮扶。

  周末,他经常来到两位老人家里,检查老人家里的照明线路、插座等。利用遂宁公司手机报、川电家园、电网头条等微信平台给老人们讲解电力安全知识,介绍国家电网为民惠民政策。两位老人每次都听得乐呵呵的,还不停地夸赞电力公司好、党和国家政策好!

  逢年过节之际,他和党员服务队的战友们一起为老人们送去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让老人孤寂的心暖起来,对夕阳生活充满希望。

  “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志奇哥的心声。他就是这样一个不畏严寒酷暑、敢于较真、精钻业务、践行承诺的人。(叶波)

        信息来源:国网遂宁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