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 抢险大凉山】塔材运输难

发布日期: 2016-08-10

 

title

title

调整大小 大凉山3.jpg

  黄茅西麓,巧都国地。

  若为旅游,这美姑县,定能让你动意而来,尽兴而归,境内的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纳龙风,龙头山等景色怡人,自成风格,得天独厚。若想在此施工,则是步履维艰。

  7月4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地区遭遇暴雨侵袭,美姑县九口乡、牦牛山巴汝乡等地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造成道路中断,当地普洪二线51号塔发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影响川内攀西地区水电送出。

  险情发生后,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100余名抢险队员临危受命,风雨兼程赶赴现场,争分夺秒进行抢险作业,先后完成了危塔放倒、基础浇筑工作,现已进入新塔材进场运输阶段。

  道路,是此次抢险重任的生命线,关系到材料、器械、人员进场等一系列的工作,道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运输效率,从根本上左右着此次抢险的进度。

  作为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项目部,深知这一点,从进场到现在,修路一直是众人心头的一道坎,无奈山高路长,地偏物乏,人力不足,外加天气变幻无常,道路今修明废,好坏难控。抢险将士迎难而上,并不气馁,用挖机开道,锄挖锹铲,一步一步,硬生生开辟出了两条通往施工现场的道路。

  尽管如此,上山之路,依旧难关道道,危险重重,境况之艰,实属罕见。

  8月5日8时,从成都铁塔厂运来的一车铁塔到达九口乡政府,因运货车辆全长12米,无法再向前进,需二次转运方可到索道位置。“重、窄、陡、烂、危、堵、变”让普洪抢险塔材运输变得难上加难。

  重!

  铁塔长件或超长件成捆而运,长度9.8米到11.27米不等,单捆重量均在3吨以上,共有7捆,因采用小型货车运输,载重有限,为保安全,每次只能单捆运输,效率与成本受严重影响。

  窄!

  长件最短为9.8米,货车车厢4米左右,前后均超出2.5米,最长为11.27米。通往山上施工现场的道路单一且狭窄,不时有车辆杂物占道,让本就不宽的道路愈发狭窄,期间砖瓦矮房密集,稍有不慎则会碰到附近房屋,后果不堪设想。且当地居民的摩托车、三轮车、面包车、货车等频繁出入,如果遇上,只得倒车而回,很难寻得稍微宽敞的地段错车,使得运输一趟的时间大大增长。

  陡!

  受地理位置影响,施工索道位居山顶,海拔1400米左右,均为上坡路,一路向上,山路崎岖盘旋,急弯频繁,最大坡度可达60度,周围多为山崖深沟,行车速度十分有限。

  烂!

  由于当地发展情况,山间道路基本全为山路,水泥路段十分有限,且常年多雨水,道路基本失修,车辆反复,泥泞不堪。

  道路全为碎石密布,软土成坑,积水成滩,沟壑起伏,高差距大。右有山沟,左邻山崖,路面凹凸不平,泥土疏松交错,笨重的货车在上面行走,摇晃剧烈,如履薄冰。运输车辆必须配有大枕木和跟车巡视员,方可行走。

  每逢弯道,跟车巡视员都要下车检查道路,查看弯道情况与道路结实与否,然后才能确定车辆能否通行。然后取出大枕木,嵌入道路边缘,加固路面,保证安全。尽管如此,车辆通行仍十分缓慢,如形势稍微不妙,只得退回,重想办法。

  如遇大坡急弯,车辆只得停下,寻找其他车辆帮忙,前拉后推,铁塔高而重,车辆稍微颠簸,受力巨大,左右摇晃剧烈,使得货车重心不稳,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可能发生翻车事故。

  危!

  由于当地农业发达,加上地方特色文化因素,使得每家每户牲畜众多,猪马牛羊,皆为放养,每每出没,成群结队。又值暑假,乡上孩子都已放假,娱乐场所有限,多在道路上嬉戏打闹,相互追逐。而小孩子安全意识薄弱,遇到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停车等候,等其疏散完毕,方才通行。

  恰逢路边有两家正在修房,左右施工,器械占道严重,其均为高空作业,混凝土浇筑等工作,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一路段均是在其施工间隙方才前行。

  而路旁树木密集,树枝多而矮,而货车约有3米高,车上必须有人跟车查看,以防损毁老乡的树木。

  堵!

  九口乡地广人多,铁塔运输路线是当地有且仅有的一条道路,行人,车辆,牲畜全靠此通行,加上不少当地居民车辆连续往返,行人成群结队,拥挤堵车现象几为常态,是人力所不能控制,每每耗时动辄半小时以上,使得运输效率大打折扣。

  变!

  相比于以上种种情况,天气就显得更无情,难以控制。再好的外部工作,也经不起一场大雨,所有努力都将化为泡沫,使工作量重复增加,所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与天争时,争分夺秒,尤为关键。

  目前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抢险项目部还是凭借强大的毅力,就这样一步步地将已到的铁塔从九口乡政府全部转运到了索道施工位置,为下一步立塔工序抢时间。(向阳) 

  信息来源: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