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 大凉山抢险】抗灾勇当先 忠诚谱大爱

发布日期: 2016-08-03

   入夏以来,狂风暴雨袭击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四川西昌地区更是遭受了洪灾、泥石流的袭击。美姑县、牦牛山等地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当地500千伏普洪二线、西锦三线等线路塔基相继发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攀西地区水电送出。一场抗洪保电的抢险战役全面铺开。

  7月4日,普洪二线51号塔基出现滑坡!

  6日,普洪二线、西锦三线相继告急,必须立即抢险!

  灾情就是命令!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临危受命,即刻启动抢险应急响应。公司调集具备丰富抢险经验的精兵强将赶赴抢险,超过11台车辆、120余名抢险队员组成的先遣队伍全力征战抗洪一线。

  在这场艰难战役中,该公司党委迅速建立坚强堡垒,积极号召广大党员身先士卒,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带领全体参战将士奋战不休。 

  如果有机会选择,我依然义不容辞

  14年前的抢险场面,阳建至今还历历在目。在大凉山深处贫瘠荒凉的山顶战天斗地,顶着烈日酷暑,脱了几层皮,总算抢险完成,让攀西地区与主网连接再次畅通无阻。度过了近30年的施工生涯,阳建再也不想重温那样急迫艰巨的任务。

  然而,一听到此地发生洪灾险情,电网告急,正在休假的他还是毫不犹豫的主动请缨,带着兄弟们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刚刚完成高考的儿子,18岁的阳之夏还期待着父亲给予报考志愿方面的人生指导,期待着完成一次温暖的家庭旅行。然而,在应急运维从事过管理工作的阳建,清楚地知道一旦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情绪几乎不可预料。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展现了一名党员应有的责任和坚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业主积极沟通;完成现场查勘;协调地方关系;安排部署人员、机具和工期。白天顶着烈日在现场督导,晚上继续挑灯夜战,讨论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细节。

  凭借多年的施工和抢险经验,他把物资运输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要求不惜一切代价,突击运输施工用机具及砂石物料,决不能因此导致进度拖延。

  通过兄弟们的群策群力,7月31日,继拆塔任务之后,普洪二线新建基础全部浇制完毕。阳建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打了个电话给儿子,与他交流了选择大学和城市、填报志愿的话题,虽然不说,但他还是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儿子对他的依赖。望着西昌辽远的夜空,他在心里对着电话那头的妻儿,轻轻说了一声抱歉。

  对现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吴陈铭早就记不清自己究竟做了多少个工程,走了多少公里。在电网建设一线摸爬滚打整整36年,“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得了一大堆,但最令老吴欣慰的,还是在广阔天地间矗立起的铁塔和飞腾的银线。去往四川任何一个城市,他都可以在路上指着旁边的输电线路,说出工程名称和施工年月,以及亲手参与建设时的佚闻趣事。那种自在和满足,是多年奔波堆积的财富。

  当然,老吴最看重的还是胸前的那枚党徽,无论爬山涉水多么艰难遥远,他总要将党徽端正的别在衣服上,“忙碌了半辈子,这就是最好的标志和见证!”

  拆除旧塔和新建线路全部要在1个月的工期内完成,兄弟们有着与野战排同样的生存和战斗能力。抢险的山顶阴晴不定,正当烈日当空,晒得人口唇冒烟。霎那间又疾风骤雨,山泉暴涨,四处漫溢。

  帐篷里潮湿又闷热,加上条件简陋,项目经理王泽顺担心59岁的老吴吃不消,让他把技术难点和监控关键点告知兄弟们,就可以下山用手机督阵。“我怎么能走?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份安心,共产党员还怕吃苦?”吴陈铭决然的留下来,和兄弟们一起忍受酷暑和暴雨的轮番洗礼。

  2008年冬天,他和兄弟们就在这里与冰雪灾害鏖战,也是他忍受住溃烂冻疮的痛楚,带领着兄弟们驻守马儿山,保证了抗冰抢险任务顺利完成。8年后,他再次来到这片曾经战斗过的热土,基础地质松散,地下水丰富为基础施工带来巨大障碍,他凭借丰富经验,带领兄弟们排水、支护壁,争分夺秒的浇制基础,忙碌到凌晨两三点。呼啸的风把帐篷顶上的党旗吹得猎猎作响,望着它,吴陈铭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有了意义。

        “十年来摸爬滚打,我无悔这段青春”

  10年工地生涯,10个电网工程,宋运始终觉得这就像冥冥之中的安排。而他对电网建设的热爱也越发深沉厚重。每个工程都是一段人生,每个团队都有他的老师。这位勤奋谦虚的年轻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前辈们都在一线奋战,我们年轻人更不能退缩!”普洪抢险现场,他对技术细节和工期进度的了解超过所有人。积极组织索道架设,协调安排砂石运输,把一切准备工作抢在前面,仅仅用了两天时间,抢险将士便把900吨砂石、水泥等物料运到了海拔2400米的高处,新建工作由此得到了极好支撑。

  说起曾经的选择,宋运显得有些羞涩,被晒得黢黑脱皮的脸上露出年轻的笑容。因为积极上进,经验也积累得不错,已有较轻松的单位和工作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可是,宋运觉得自己舍不得一起生活和战斗过的兄弟们,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在艰苦的地方磨练自己。阳建等前辈早已是他请教学习的兄长,加上大家每日工作生活在一起,这份情谊实在难以舍弃。而吴陈铭等老党员的奉献与坚守也时时激励着他。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抢险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雨阻碍着抢险推进,他和兄弟们仔细研究,反复推敲,实现了在基坑上方“搭雨伞”的好方法,保证在雨天也能正常施工;崎岖狭窄的运输主路时常被采矿车阻挡,他协调当地修路队伍,灵活置换现场砂石保证工程进度;基础浇制遭遇“水坑”,他借鉴前辈经验,编写抽水、护壁、开挖同时进行的特殊施工方案,保证了安全高效以及基坑成型。“遇到事情多想一想,说不定就有了好办法。”他以青春的智慧和生动思维提供了更多科学抗灾的有效创新。

  截至8月1日,所有旧塔拆除和新建塔基础浇制已全部完成,抢险一线的共产党员带领着全体将士迎难而上,继续奋战,保证在预定工期内顺利完成任务,让“川电铁军”这个金字招牌继续熠熠生辉。(黎晓阳)

  信息来源: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