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有人叫他“杨所长”,因为他是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芦山飞仙供电所所长;还有人叫他“花脸哥”,因为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山花灯第三代传承人。 为此,有人说他是“守灯人”——作为一名国家电网公司的员工,他要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电灯;作为非遗传承人,他要肩负着将芦山花灯传承并发扬光大的责任。 “首先必须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对于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杨虎从来都不含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芦山4.20强烈地震发生三年来,杨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电力人的使命和宗旨。 穿越灾难 光明与安全的守护人 “20日晚,在地震发生十几个小时后,芦山救援现场来电了、灯亮了。如同网友评价——‘有光亮,就有希望’”,这是2013年4月22日《光明日报》在“光明述评”中对当时芦山地震救援现场场景的描写。 同样在2013年4月28日,《人民日报》的芦山抗震救灾述评“守望相助 爱满芦山”也这样说到:“芦山的街灯亮了!有光亮,就有希望。” “没有经历那一刻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当时人们对电和光亮的渴望,在那灾难后漆黑的夜晚,只要看到光,你就会觉得心里踏实,而电力保障则是灾后救援的第一要务。”一位亲身经历芦山4.20强烈地震救援的媒体人,如是评价地震发生后电力供应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我们平时都有应急预案,一发生什么紧急情况,都是按照预案采取行动。”回想起当天的情况,杨虎仍历历在目,“当时国网上上下下都已经动起来了,我被安排到芦山县人民医院执行保电任务。” 领到任务后,杨虎马上又冒着随着发生余震的危险,回到已经被地震损毁的飞仙供电所拿工具,并投入到给县医院保电的紧张工作中。 “当时真的跟打仗一样,给医院保电的任务完成后又马不停蹄的被安排抢修电力设施,并确保在当天晚上抗震救灾指挥部所在的主干道恢复供电,之后便有接到了新的任务……” 就这样,当大多数人都是全家在一起守望相助时,杨虎和国网公司的电力员工却义无反顾地冲向抗震救灾现场前线,保障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给受到灾难折磨的人们送去光明和安全,确保着抗震救灾各条战线的有序运行。 雅安电网从重生到跨越的践行者 “4·20”芦山强烈地震之后,按照国务院《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推进雅安电网灾后重建,雅安电网规模和供电能力全面超越震前水平,同时积极服务灾区群众用电需要,全力助推灾区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 作为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的一员,杨虎和他的同事们在圆满完成抗震抢险救援阶段的电力保障任务后,转身又投入到工程浩大、项目繁多的电网重建中。芦山县作为4.20地震的震中,电网设施受损严重,恢复重建任务重,而杨虎所在的飞仙关镇有凤凰村和黎明村都是此次灾后恢复重建的示范新村,工作量和压力格外的重。 “情系灾区·电暖寒冬”,灾区新建聚居点“建成一个、通电到户一个”,灾区群众自建住房“建成一户、通电一户”,恒天汽车、王老吉等重大产业项目、雅康高速、318国道、351国道、成雅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前介入、积极配合。 面对雅安电网三年投资逾40亿这样前所未有的强度,同时也要服务好全市灾后重建和群众的安全稳定用电,以杨虎为首的雅电人默默地付出着辛勤的汗水。 “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感觉一天到晚就是忙,没有休息日,加班到深夜是常态,真正的是‘白加黑、5加2’。”站在记者面前,40多岁的杨虎淡定地讲述着,没有一丝的抱怨。 三年间,雅电集团还科学预警、安全避险、高效抢险,成功处置泥石流、雪灾、风灾等多起自然灾害,仅2016年初,就连续成功应对两次雪灾袭击,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20余万用户供电,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致肯定。 截至2016年7月20日,雅电集团按进度要求已完工1132个电力保障工程,占全市总项目数的99.56%;雅电集团荣获2014年度四川省供电企业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第二名、雅安市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公共服务行业第一名;向雅安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对此,省政府副省长、雅安市委书记叶壮作出了高度评价:“雅电集团以高度的责任感,主动融入雅安打重建硬仗、补发展欠账之中,全力保障用电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售电量、电网总体规模和全省行风群众满意度评价分别跃居全省行业前茅,可喜可贺。”(汤小强 庄祥贵) 信息来源:国网雅安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