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烈日,矗立在高耸的电线杆上,挥汗如雨地工作,仿佛已经成为电力人独有的标志。 只是,为了美化城市,增强供电可靠性,配网加快了电缆入地的步伐。一群成天与淤泥、地下隧道打交道的电缆工,大都以“泥人”的形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为了尽快实现南湖变电站与汇东变电站环网工程,配网电缆工在长达约3公里的城市综合隧道中玩命地干着。 之所以叫城市综合隧道,是因为里面同时设有水管、气管及其他管道,加上目前正是雷雨季节,隧道囤积着大量雨水、生活污水、浸水等,要想下隧道工作还得提前将积水排出。然而隧道整个低洼地段就有600米左右,水深最深处达6米,抽水工作难度陡然增加。再难也得上,于是工作人员每天分4次抽水,1次2至3个小时,1小时大概抽50立方的积水,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这样轮番上阵持续1个月左右,才基本满足施工条件。 “一、二、三、起……” 大家喊着号子,头顶安全帽和电筒,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里小心翼翼地挪动着步伐,因为淤泥里随时可能混合着钉子之类的金属物体。由于电缆外表相对光滑,要从混着淤泥的地下水里抱起来比想象中难。很多时候,他们甚至需要将整个身子扑进齐小腿深的泥浆里,双手用力紧紧地将电缆抱起贴在胸前,再合力抬起重约10余吨的电缆,蹚着水艰难行走。夹杂着大量淤泥的地下水,又脏又臭,他们踩在浑浊的泥水里,有时脚上来了,可鞋却陷在了淤泥里。为了避免被水浸泡,电缆最终被放到齐腰高的支架上。 浑身湿透的他们在下面一呆就是几个小时,隧道里面终日不见阳光,阴冷潮湿,呼吸也仅仅依靠送风口,因此尽管外面骄阳似火,人在里面有时还会冷得发抖。 “吃饭了!吃饭了!” 听到外面的兄弟在喊,大家慢慢地往回走。此时,正当晌午,室外地表温度高达40余摄氏度,由于内外温差太大,一些人会出现短暂头晕的情况。 这时,有人牵来水管,大家直接用水清洗着身体,享受着洗净之后的丝丝畅快。 “要吃饱点哟,下午才有力气继续哈!” “肯定嘛,不吃饱哪来的力气说笑哦!” 大家开着玩笑,氛围很轻松,彼此之间已习惯用这样的方式相互鼓劲,借此驱赶工作带来的疲倦。 通过努力,环网工程顺利完成,实现了西新线与南川线“手拉手”。为了美化城市,打造坚强配网;为了“迎峰度夏”持续供电,为广大居民夏季清凉,泥人电工,仍在继续。(李娟 刘可) 信息来源:国网自贡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