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公司:抗洪现场 共产党员冲在前

发布日期: 2016-07-21

   6月,四川盆地进入汛期,受超强厄尔尼诺气候影响,凉山彝族自治州持续强降雨,雨量骤升,刷新历史记录。

  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多个乡镇受灾,凉山地区超特高压电网面临严峻考验。

  奔赴抢险现场

  雨量大、汛情猛、情势急。6月28日,洪水来袭,锦苏直流的配套工程500千伏西锦三线111号铁塔附近边坡大面积垮塌;二自输电大通道的枢纽之一500千伏普洪二线51号铁塔发生位移,主材变形。500千伏西锦三线告急!普洪二线告急!

  灾害发生后,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迅速启动防洪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要求西昌运维分部认真落实预案措施,强化应急值班。公司党委号召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一线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要敢于顶上,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做好四川超特高压电网防灾减灾处置工作作出成绩。

  “全力以赴确保四川水电送出通道安全!”西昌分部第一时间调集精兵强将和应急物资奔赴受灾现场。

  共产党员、线路运检二班班长邓伟接到命令,立即招呼班组的20多名线路兄弟们飞奔出门,驱车前往西昌市白马乡境内的西锦三线111号铁塔。一辆辆黄色的抢险车穿越暴风雨,向大凉山深处疾驰。

  这些天,凉山地区雨势凶猛,邓炜他们整装待发。“不管什么时候,共产党员应该冲在前面!关键时刻顶上去,大家都看着我们呢!”他经常这样对线路二班另外两名共产党员---副班长姜杰、技术员陈兴旺说。

  1998年,邓炜从部队转业后开始从事线路运检工作。10余年来,他一路披荆斩棘,追随着纵横的银线,踏遍了大凉山的沟壑险滩,参与过许多重大艰难的任务。作为一名已有1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很自豪。

  暴雨袭来,分不清天地的界限。20多名抢险人员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持续的暴雨冲刷,道路中断,沿途泥泞不堪,大家扛着工具、物资,顶风冒雨相互扶持着,徒步挪到111号塔附近。

  西昌分部主任李龙江赶到现场,灰蒙蒙的暴雨中,他洪亮的声音穿透了如瀑的雨水。他反复叮嘱抢险人员严格遵守停电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各项要求:“这是锦苏特高压直流的送出大通道,意义非常重大。现在地质条件极其恶劣,大伙儿一定要仔细,绝不放过任何隐患!”

  姜杰、陈兴旺冲锋在前,顶着暴雨带领大伙开挖排水沟、坡体铺设防雨布、沉降处回填夯实等一系列临时防范措施。 “再清理一次基础上方的截水沟,不要让山上的水往塔基上流!”“把塑料布拉直扯伸,不能让雨水渗到松土上去,会影响铁塔安全!”邓炜忙前忙后,身上的雨衣湿哒哒的往下滴着水,他的脸上分不出是汗水、还是雨水。

  监测险情不放松

  第二天,雨势渐渐小了。经过抢险人员的奋力抢救,临时措施暂时缓解了灾情继续发展。西昌运维分部会同中南电力设计院地质、结构人员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专家赶赴受灾现场勘查,对现场地质结构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制定永久性治理方案。

  这一天,500千伏西锦三线项目部成立了。7月4日,西锦三线排洪沟和防雨薄膜敷设工作终于结束,钢管和木桩加固完毕。 

  年轻的共产党员、线路运检专责米江,每天往返项目部及111号塔无数次,冒雨查看监测桩、排水沟,检查防雨布、铁塔位移情况,“白天小雨、晚上大雨,几乎没停过。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 他微笑着说。

  大凉山深处的项目部条件艰苦,没有网络、电视,甚至手机都没有信号,只有荒凉的大山和沉默的铁塔与项目部的年轻人相伴。但是,没有人叫一声累。

  “共产党员叫苦,让人笑话。”米江说,不管怎样都要坚持,直到险情完全排除。

  有一次,3人从西昌分部返回项目部,经过一处河沟,由于阴雨连绵,河水暴涨,冲毁了原来的小桥。用树枝探探深度,已超过一个大小伙子的高度。

  3人商议怎么办?绕道?还是返回?

  “不行,今天一定要回到项目部,一定有办法的。”米江找到附近的村民求援。村民被小伙子们的急切心情感动。拿出自己家里的砍刀,和他们一起砍倒河畔的一棵大树,剔除枝桠后,放倒,大伙齐心协力,把树干延伸到对岸,在小河上搭建起了一座临时的独木桥。

  “老乡帮了我们的大忙,太感谢了!”告别河边的村民,米江等,3人摸黑赶路,连夜回到了项目部。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出现在111号塔下。

  暴雨还在持续、汛期还未结束。近期,西昌分部线路员工又在东天线、月普线发现多处塌方、滑坡险情。西昌分部党委号召广大党员作表率,做好防大汛、抗大险的准备,尽最大努力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灾情就是命令。暴风雨中,西昌分部的党员干部们为保障攀西地区超特高压电网在汛期的安全运行,正坚守在大凉山深处,把抗洪抢险一线当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考场”,众志成城,敢于吃苦受累,敢与暴雨洪水斗争,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共产党员的本色。(杨红)

  信息来源:国网四川检修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