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这里风景如画,幅员辽阔。长期以来,“一个省的面积,一个乡的财政收入”这句话一直是对这个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甘孜州最为形象的描述。“十二五”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累计投入资金约230亿元,全力开展“新甘石”联网、“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城农网改造等电力建设工程,明显提高了供电质量,促进了产业发展和脱贫奔小康。 炉霍县:雪域俄色茶产量翻番 炉霍县古称“霍尔拉鄂”,位于甘孜州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居民以藏族为主,历史上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重镇,素有中国青藏高原生态茶都的美誉。但藏茶(俄色茶)产量和销量徘徊不前,其原因之一是电力设施发展的落后严重制约了炉霍县经济的发展。 2012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担当起为国分忧、扶贫助困的社会责任,建设了一张点亮甘孜北部藏区的“新甘石”电网。随着2013年底炉霍110千伏变电站的建成投运,炉霍电网结束了长达数年的孤网运行状态。 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从事藏茶种苗培育、开发、加工生产的企业,对炉霍电网的变化深有感触。以前在还没有联网的时候,一到冬季河流结冰,断电停水成为家常便饭,所有机器运作不起,这对于藏茶种苗培育、加工生产可是带来不小的影响;即使在夏季,由于电压不稳,也会给加工生产带来困扰。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县城电网改造后,产品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产量也得到了飞跃式的增长,仅2016年上半年,产量就已经达到了上一年的90%多。 稻城县:年游客人数突破百万 稻城县,位于甘孜州南部,旅游业是该县最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稻城亚丁风景区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围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组成,因其独特的地貌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国香格里拉之魂”“世界上的最后一片净土”,是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的天堂。 2013年以前,当地的用电非常困难,电力线路严重老化,一到旅游旺季,因变压器过载导致停电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位处高原,一到晚上特别寒冷,因为缺电而无法洗热水澡,游客怨声载道,极大影响了亚丁风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同时失去了亚丁对游客的吸引力。 2013年底,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对亚丁风景区腹地的亚丁村和呷拥村进行了电缆改造工程,以前天空乱飞的电线全部改到地下,一方面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的用电需求,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原了亚丁景区纯原生态的秀丽风景,亚丁的天更蓝了,草也更绿了。据了解,2015年,稻城县全县旅游人数已突破百万大关,达125.8万人次,较上年增长速度156%。而在改造前的2013年,旅游人数仅为30.3万人次。 亚丁村位于亚丁景区腹地。过去亚丁村很穷,对此有一句流行语:有女不嫁亚丁村。用电问题解决后,村里家家办旅游,成了富裕村。旺堆是亚丁村土生土长的人,有着商业头脑的旺堆利用自家的民居开办起了家庭客栈,如今旺堆的客栈生意不仅走上了轨道,而且还带动起了村里很多村民一同开办家庭客栈,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 曲登乡:生活质量大提高 理塘素有“世界高城、雪域圣地、草原明珠”的美誉。而曲登乡位于理塘县城西北方向,距离理塘县城70多公里,政府所在地海拔为4600多米,是理塘海拔最高乡,也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行政乡。曲登乡有800多户、4000多人,属于纯牧区,以藏族为主,过去全乡主要用电完全依赖装机容量为400千瓦的曲登电站,一到冬季枯水结冰季节,电站缺额非常大,仅仅只能为电站附近的牧民提供照明,90%的牧民依赖牛粪取暖、木柴渡过寒冬,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在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过春节的时候,曲登乡的牧民只能白天串串门,晚上早早就休息了。家里的电视机只能等每年丰水期时,看一段时间,一到枯水期就成了摆设。外面的信息,能了解的少之又少,牧业生产只能“听天由命”。 为了彻底解决曲登乡的电源问题,使之用电问题不受季节影响,国家电网公司于2015年新建了一条20多千米长的10千伏线路,起于理塘和尼35千伏站,止于曲登电站。一根根银线,即将在本月底彻底解决800多户农牧民的用电问题,从而将改变牧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牧民家用电器的使用率将可以明显提高,生活条件也将得到极大改善,原来春、夏、秋三季作为牧民主要副食的风干牛肉就可以被储存的冷鲜肉、时令蔬菜所代替。更为欣喜的是,很多牧民可以用上现代化的信息产品,随时了解市场信息,指导牧业生产,让牧民对今后的生活有了新的美好期盼和向往。 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四川甘孜藏区投入的城农网改造的资金合计达7.75亿元。其中,新架10千伏线路(电缆)1402.09千米,新装10千伏变压器769台,新架低压线路(电缆)2155.46千米,有力推动了甘孜州的经济发展,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达11%和21.4%。(徐艺 杨立峰 黄丽) 信息来源:国网甘孜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