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恶劣天气影响,雅安市汉源县多个乡镇遭受冰雹、大风、暴雨袭击,电力配网线路受损严重,国网雅安市汉源县供电公司干部员工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深入一线抢险救灾。   5月7日,笔者跟随汉源县皇木供电所队员前往乌斯河镇古路村参加抢险。   攀爬6小时 只为践行服务承诺   早上7时,达皇木供电所,所长任远光召集所内的队员们准备好抢险工器具、干粮和、水,驱车,向目的地古路村进发。   古路村距离皇木供电所很远,是大渡河大峡谷左岸悬崖绝壁之上的一个彝族村寨,这个村寨因地势险要,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是目前汉源县唯一还不通公路的行政村,与外界通道就是一条在近180度的峭壁上开凿出来的七拐八弯攀岩而上的“天梯”。   抢险车辆突然嘎的一声停了下来,队友刘长言说,车只能开到这里了,他指着前面悬崖之上的地方说:“那就是我们今天抢险的地方,现在开始步行上山。”   8时05分,队友们一起踏上抢险之路的第二程——攀爬古路天梯。一开始,大家还表现还不错,到后来,越往高处走,我感觉身体有些支持不住。队友们继续前行,实在累得不行了,就扶着栈道边上的锁链驻足喘息,或眺望一下对面雄壮的大渡河峡谷美景。途中,还遇到几个赶马下山的村民,因为路很窄,只能紧贴在岩壁内让道,同时还要担心头顶矮矮的岩石碰伤自己的头。   任远光所长说:“这条路,我们都记不得走了多少次,除了定期去巡线,只要接到古路村民打来电话,再远的路,都会第一时间赶去,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只有认真做好,才对得起这身印有‘国家电网’标志的工作服。”任所长的话,质朴而有力,道出了供电工作的责任和意义。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爬,大家终于走完了“天梯”。过后的抢险之路,是羊肠小道,要特别小心,稍不留神,就会滚下万丈深渊。13时45分,经过近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大家终于到达古路村最远的供电台区,也是抢险目的地——古路村1号台区。            奋战3个半小时 让村民不摸黑   因雷击造成的5号杆到6号杆断线点地处古路村的山坡上,地势险峻,抢险施工难度相当大。到达现场后,抢险队员顾不上休息喝水,任所长立即组织大家查勘现场,安排分工,制定抢修方案。在迅速做好各种安全措施后,紧张的抢险工作随即展开了。   烈日暴晒下,一个钟头过去了、两个钟头过去了……汗水湿透了抢险人员的衣襟。   “一、二,加油!一、二,加油!”   偏僻的大山里,陡峭的山坡上,不时响起抢险队员们架线时齐声的吆喝声,抢修工作在紧张有序地推进着。   一位正在山上放羊的彝族老伯伯,从山坡那边走过来。“你们真是太辛苦了!爬了这么久的山,又晒这么大的太阳,你们先休息一会儿,喝点水吧。”老伯笑呵呵地对这群抢险队员说。   “老伯,我们不累,早点把电抢通,大家不摸黑我们才安心,我留一个电话号码给您,如果你们用电上有困难,就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为服好务的!”   看着忙得热火朝天的供电工人,老伯嘴里不停地说:‘好!好!”   17时许,经过3个小时奋战,抢险工作安全、圆满完成。任所长兴奋地指着不远处山坳里那些零星的300多户彝家农房说:“再过20分钟,这些停电户就可以通电了。”            抢险归途,“累并快乐着!”   队友们走在了回家的山路上,恢复送电后回家的心情明显不一样了,看到古路村通电了,大家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队友杜伟哼起歌来了:“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到了。”   听到杜伟“难听”的歌声,队友易斌风趣的说到:“还唱歌臭美啥?你们这帮人都拿镜子好好照照自己,每个人拄根拐杖,就跟‘丐帮人’没啥区别。”几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疲劳感觉好像一下子被风吹散了。   一路欢声笑语,一路往山下赶,天渐渐暗下来了,一阵冷风吹过,身上不由得打了几个寒颤,还淋着了几个小雨点。不知谁说道:“大家快跑,大暴雨马上就要来了。”   任所长接话说道:“这会儿大家的脚都疼得不行了,山高路陡的,想跑也跑不了,等着挨雨吧,刚好给你们洗个澡,回去就不用洗了。”   倾盆大雨一下子就下起来了,队友们一个个被淋成了“落汤鸡”,那个杜伟居然篡改了歌词,在雨中又唱起了:“西边的太阳早已落山了,回家的路程越来越近了。”   21时,大家安全抵达山底,所有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回过头仰望着天梯顶上那一片亮起的灯火,大家都开心地笑了。(吴金玉)    信息来源:国网雅安供电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