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报》:村里来了许多人

发布日期: 2019-08-07

 

 

title

  益西拉姆从村外捎回来的话使得这个藏族村庄的人们兴奋不已。村里人三三两两、不约而同聚集在村主任丁增尼玛家的大门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并不停地朝着万亩果园的方向张望……37岁的洛绒达瓦也挤在人群中,他是益西拉姆的叔叔,10岁时就进了桑披寺,这个一向喜欢安静的喇嘛向大家复述着侄女儿捎回来的那句话:“又来了一批修变电站的汉人。”

  这一批汉人,其实就只有3个人。他们是28岁的杨林山和27岁的邓子良,再加上一个开车的司机。作为先遣队员,他们从四川雅安出发,翻过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到达康定,再爬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经雅江县境内一路坎坷进入乡城县。当时,国道318线部分路段正在翻修,来往车辆分时间段放行,他们不得不在途中夜宿康定、雅江,花了整整三天才赶到了乡城县。

  乡城县,甘孜州的南大门。南与云南香格里拉接壤,东与稻城亚丁为邻,西接巴塘、得荣两县,北连世界高城理塘县,处在大理—丽江—中甸—稻城、理塘—康定这条黄金旅游线上。乡城是藏语“卡称”的汉译,意思是“佛手中的一串念珠”。乡城境内的硕曲、定曲、玛依河像一条柔软的丝线,把坐落在两岸的村寨串连在了一起。

  这一天晌午,苍穹寂静,白云在飞,一座座仙居似的白色民房,静静地矗立在云雾蒸腾的田园里。从山顶往下看,一幢幢房屋就好像撒落在人间的珍珠;炊烟升起时,阳光下的村落宛若人间仙境。第一次到乡城,车上的人兴奋不已,杨林山打开车窗,好奇地探望着这“康巴江南”的风景,就在进入乡城变电站进站道路时,那个越聚越多的人群突然闯入他的视线,穿着藏族服饰的人群十分抢眼。他不知究竟,只得默默地观望。就在他收回目光的一刹那,突然看见一条小路上一个穿藏袍的少年,向着人群的方向跑了过去,少年的身旁还奔跑着一只黑色的小藏狗。

  接下来的时光,杨林山留在了乡城变电站。4年之后,他被任命为管理乡城变电站、巴塘变电站的运维班班长。一回想起当初的场景他仍然喜不自禁,他回忆说,在变电站工地呆了两个多月后,他才偶然发现16岁的洛绒彭措就是他们第一天进入变电站工地时看见的那个奔跑着的藏族少年,当时,洛绒彭措还在自贡市一所中专学校读书,利用放假时间在变电站打小工。白龚村、仲德村以及附近一些村落的藏族同胞对乡城变电站的建设也是功不可没。工期紧的时候,当地村干部号召村民前去变电站工地打小工,于是,在2012年的夏天,前前后后有近百人参与过乡城变电站的工程建设。

  杨林山和邓子良作为先遣队员,这次到乡城县的任务是跟踪乡城变电站的施工情况,监督施工质量。他们所在的团队——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已被确定为500千伏乡城变电站生产运行单位。乡城变电站是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负责运维管理的第41座500千伏变电站。

  其实,早在2012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又一批建设者就已经抵达甘孜州。被命名为四川电网建设的 “一号工程”的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在成都高新区石羊场变电站举行了出征仪式,千里银线将穿越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德格5个县,翻越6座雪山,最后达到石渠县,将甘孜州北部电网与四川电网主网连接在一起。

  很多人奔忙在乡城县建设500千伏变电站,一下子来了那么多的人,还开过来从没见过的大型机械设备,古老的巴姆山下,究竟要发生什么样的大事?很多村人困惑不解。后来他们知道,乡城县要架大电网了,要修一座大型的变电站,以后冬天的夜晚就再也不会停电了……

  此时,白龚村村主任丁增尼玛想不明白的是,修建好了乡城变电站,源源不断的电能不仅能输送到整个乡城县,今后还能输送到西藏的昌都?

  以至于后来,村里的人们才真正弄清楚了一个令人兴奋的事实,500千伏乡城变电站不仅是乡城县的一个地标,还成为了川藏联网工程——中国第二条电力天路的起点。

  事情终于一天比一天更加明朗起来,虽然乡城县的面积不大,但对于聚居在横断山脉中北段的各族同胞来说,在2012年的春夏交替的时候,一段让康巴藏区人民走向光明和幸福的历史的确就这样悄然开始了。(陈兆平)